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方法 . 方法论

主位与客位区别

/emic/etic distinction/
条目作者裴谕新

裴谕新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269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26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对于文化表现的不同理解角度。

英文名称
emic/etic distinction
所属学科
社会学

“主位”和“客位”这两个术语是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K.L.派克(Kenneth Lee Pike,1912~2000)于1954年从语言学的“术语音位”(phonemic)和“语音”(phonetic)这两个概念中类推出来的。

主位研究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报道人(当地提供情况的人)所反映的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它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够联系研究对象的实际材料进行应用。

主位研究在现代文化人类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过程中都注意应用本位术语和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详尽地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克服由于观察者的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偏差,但是这种研究角度也有一些缺点,即由于当地人在自身的文化中可能会将许多的行为和思想视为理所当然及平常的。

在客位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搜集材料的解释,可以认识和解释那些在本土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在自身文化中可能视为理所当然的及平常的行为和思想。其缺点是不能详尽地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观察者可能会因文化差异、文化假设上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认识。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