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方法 . 方法论

谈话分析

/conversation analysis/
条目作者裴谕新

裴谕新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332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33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用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社会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可用来分析言语和言语之外的行为,关注谈话所发生与存在的社会文化与空间环境。

英文名称
conversation analysis
所属学科
社会学

谈话分析是美国社会学家H.萨克斯(Harvey Sacks,1935~1975)、E.A.谢格洛夫(Emanuel Abraham Schegloff,1937~ )、G.杰弗逊(Gail Jefferson,1938~2008)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借鉴了美国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传统,研究日常活动中人们如何建立一种“共识性”的社会现实。常人方法论将社会学分析置于人们实际的行为,而非实验室行为或研究导向的记录;用于分析的资料来源于人们日常的讨论,而非研究者在本质上进行参与的文本。这些日常讨论之所以成为分析的文本,是因为它们简单易得且刚好符合研究者的需要。

谈话分析首先需要界定研究问题,之后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录音或录像逐字逐句转录成文字,形成分析资料。分析过程采用归纳法,目的是发现谈话中反复存在的一些互动模式。谈话分析认为语言是对生活现实的一种反映,主要研究谈话所发生的社会情境,在自然发生的互动谈话中所隐含的序列、模式、结构与社会的规范、制度和结构之间存在的共建关系。

谈话分析可以看成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中的一种,尤其关注语言运用的某些固定模式。它更关注谈话里人们的互动,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它致力于发现互动谈话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现社会行动的组织和秩序,这些是交谈者在情境中创造并不断推进衍生的。谈话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成员在“话轮”中是如何相互理解和应答的,其核心焦点是发现行动序列是如何生成的。

谈话分析对于互动谈话的关注可以揭开更多存在于谈话互动中的意义,而不仅仅在于谈话的内容。例如,日常谈话中的谈话者间存在着话轮转换,谈话中常常出现插话现象就是其中一种。插话人不会随意插话,往往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才插话,而讲话人如果认为对方的插话不合适也会明确向对方指出,或通过一些言语方法避免被插话,以及再次夺回讲话权,这样谈话才会进行下去。谈话分析揭示出谈话者如何建构和运用这些彼此共识的规则,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而这些是在谈话内容外的谈话结构。打断、间隔、谈话存在的模式等,它们建构了谈话者之间的等级关系,构成了他们的互动模式。 

总的来说,谈话分析让研究者将谈话当成发生在谈话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行为,这些行为的模式在谈话者之间是有意义的,谈话的参与者间形成的语言组织方式可能比所谈论的内容更能说明社会现实。谈话分析被用在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影响了互动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话语心理学等分支的发展。

  • 赵万里,范宏雅.常人方法论的谈话分析:理论旨趣与研究取向.广东社会科学,2012,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