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的工作过程是:炉料通过炉顶装料设备装入炉内,随着冶炼过程进行,炉料向下移动,渣、铁从炉缸下部渣口、铁口排出;热风通过热风围管、送风装置由风口鼓入炉内,并与炉料中焦炭发生燃烧反应,生成煤气;煤气向上运动,从炉顶煤气导出管排出,进入除尘装置。高炉由高炉本体和高炉附属系统组成。
高炉
- 英文名称
- ironmaking blast furnace
- 又称
- 炼铁炉、鼓风炉
- 所属学科
- 冶金工程
包含气、固、液三相的逆向高温、高压反应器,直立圆筒形。其内部空间形式称为高炉内型。高炉组成包括炉体外部结构、高炉基础、炉壳、高炉内衬和冷却设备(图1)。
组织炉料与煤气两股逆流运动并进行矿石冶炼的空间,又称高炉炉型,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图2)。①炉喉呈圆柱形,接受装料装置布入炉内的炉料。②炉身呈截锥台形,上小下大,其形状适应炉料下降过程中因加热而体积膨胀,在此段进行炉料的加热、分解,铁氧化物的间接还原和矿石内部的固相反应。③炉腰呈圆柱形,直径为高炉内最大的部分,是由炉身到炉腹的过渡部位,在此段进行各种元素的直接还原。④炉腹呈倒锥台形,其形状是为了适应炉料熔化成液体滴落后的体积收缩,此段是软熔带的根部,对边缘煤气流分配起着重要作用,进行元素的直接还原。⑤炉缸呈圆柱形,上部沿周边均匀设风口,热风通过热风围管、支管和弯头、直吹管由风口鼓入炉内。是煤气的发源地;下部为容纳冶炼形成的液态渣铁,进行渣铁间的反应,如脱硫,已还原的硅、锰的氧化等;中部设有渣口,周期性地排走部分炉渣(上渣);底部设有铁口,周期性地排放铁水和炉渣。现代大型高炉一般不设渣口。
在炉缸以下还有死铁层,由倒锥台形逐步改变成圆柱形,作用是保护炉底不受炉渣和碱金属侵蚀,并减轻铁水环流对炉缸侧壁造成的破损,其深度约为炉缸直径的20%,高者达25%以上。由于死铁层在铁口中心线以下,所以它的容积不计入高炉的有效容积。炉喉之上设置装料设备。
高炉内型的各部分尺寸要根据原料、燃料、高炉容积和操作等条件设计。设计炉型时采用合理炉腹煤气量或煤气量指数确定炉缸直径:
或
式中为高炉日产量(吨/昼夜);
为炉腹煤气量(米3/吨);
为炉腹煤气量指数,一般取58~66米/分。
高炉内型各部分尺寸比例为,炉身角约80°~81°,炉腹角74°~75°。
分别为高炉的炉腰直径、炉喉直径。设计的高炉内型要与生产中的高炉内型对比,参考容积近似的其他高炉进行尺寸修改。小于750立方米高炉一般设一个铁口,大型高炉增至2~4个铁口,一般不设渣口。对于冶炼特殊矿,渣量大的高炉,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渣口。风口数目可根据经验按炉缸圆周大小来确定,一般两个风口的中心距(沿炉缸内壁圆周上)不应小于1000毫米。
主要有自立式、炉缸支柱式、框架支柱式、框架自立式4种。早期小高炉多是自立式,中型高炉采用炉缸支柱式或框架支柱式(图3),现代大型高炉都采用框架自立式。现代大型高炉鼓风压力高,炉体外壳钢板加厚,壳内喷涂耐火材料,防止热应力和晶间腐蚀引起开裂和变形。风口平台有较宽敞的操作空间;取消渣口,改用矮式泥炮;风口平台连成一片,以便叉车和换风口机行走。
高炉基础承受高炉本体、高炉内炉料、耐火材料冷却设备、炉顶装料设备、炉体外部钢结构、热风围管、多层平台等的静负荷。在生产中还承受炉内崩塌料、人工出料和煤气爆炸形成的动负荷。现代高炉基础所承受的静负荷按平均每立方米炉容约5~6吨考虑,动负荷则用安全系数来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的高炉基础,由耐高温(1000℃以上)的基墩和承重的基座组成。耐高温基墩用耐火砖块作骨料、耐火黏土熟料和耐火砖粉作掺合料,以硅酸盐水泥作胶结料砌筑而成。基座则用钢筋混凝土以正多边形状建在岩石、筒式桩或钢管桩(内灌混凝土)上。海滨建厂的大型高炉基础采用长几十米的钢管桩作底座。
承重的钢结构,在高温高压下承受着炉内炉料、渣铁的重力、煤气的压力、内衬的膨胀力,同时还支撑着安装在上面的冷却器、炉顶装料设备和煤气上升管等构件。炉壳上设有风口孔、冷却器安装孔、冷却水管进出口孔等。炉壳要求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可焊性好的钢板制造,一般为高强度低合金钢,对应于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厚度。大型高炉的炉壳厚度一般是炉缸、炉腹处为50~60毫米,炉腰、炉身处为40~50毫米,炉喉处为30~40毫米。炉壳、冷却设备和内衬组成高炉炉墙,三者相互保护,相互依存。
高炉炉壳内部垒砌的一层厚耐火砖衬。高炉内衬可以减少炉壳散热量,耐火砖与炉壳之间设置冷却设备防止炉壳变形。高炉各部分砖衬损坏机理不同,为了防止局部先损坏而缩短高炉寿命,必须根据损坏、冷却和高炉操作等因素,选用不同的耐火砖衬。高炉炉缸、炉底耐火砖大多用碳素耐火材料;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受到下降炉料和上升高温煤气流的机械冲刷磨损,以及各种化学侵蚀,会造成砖衬疏松剥落,强度降低,因此砖衬要采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热冲击性和抵抗化学侵蚀能力的耐火材料;炉身上部和炉喉砖衬要求具有抗磨性和热稳定性的材料,以磷酸浸渍致密黏土砖为宜。现代高炉炉腹、炉腰、炉身多为薄壁结构,采用砖壁一体的全覆盖冷却壁结构,而不再另砌砖衬。
高炉冷却介质有水、风、汽水等混合物,最普遍用的是水。水冷却设备从结构上分有喷水冷却、高炉冷却板(箱)和高炉冷却壁;从材质上分有铸铁冷却壁、铸钢冷却壁、铜冷却壁、铸铁冷却板、铜冷却板、焊钢冷却板等。因高炉各部分热负荷不同,冷却方式也不同。高炉炉底多采用水冷,以水冷管作为冷却设备,也有采用风冷的。炉喉对于采用冷却壁结构的高炉,炉底、炉缸采用光面铸铁冷却壁;炉腹、炉腰、炉身下部可采用镶砖球墨铸铁或铜冷却壁,炉身上部采用镶砖球墨铸铁冷却壁。对于采用冷却板结构的高炉,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多采用铜冷却板,左右间距250~300毫米,上下间距约300毫米,炉身上部可采用各种形式的冷却设备,一般用铸铁或钢板焊接的冷却水箱。对于采用板壁结合冷却结构的高炉,在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采用“品”字形布置冷却壁和冷却板。冷却介质由工业水发展为软水和纯水。直流或露天循环供水系统已被强制循环供水系统所代替,后者的优点是热交换好、无沉淀、消耗水量少等。在高炉风口、渣口、热风阀等处也有专用水设备冷却。
分为高炉供料系统、高炉鼓风系统、喷吹燃料系统、渣铁处理系统和高炉除尘系统。供料系统的作用是将炉料及时、准确、均衡地送入装料高炉;鼓风系统的作用是将加热到1100℃以上的热风连续、可靠、安全地鼓入高炉;喷吹燃料系统的作用是向高炉内均衡地喷吹气体(如天然气)、液体(如重油)或固体燃料(如煤粉),强化冶炼;渣铁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及时处理从炉内排放出来的渣铁,使高炉生产能正常进行;除尘系统包括高炉煤气的除尘和环保除尘等,作用是保证高炉煤气满足用户对含尘量的要求(5~10毫克/米3以下)和生产环境对排放烟气等的要求(30~100毫克/米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