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发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早期的发展与军事上的需要密切相关。1886年,读图和野外定向作为训练科目进入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的军校课程。“Orientering”(瑞典语“定向”)作为一个军事术语首次出现课程说明中用来描述该科目,意思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穿越未知地带”。几年后,越野跑与读图技能相结合产生了 “Orienteringslöpning”(瑞典语“定向跑”)。1893年5月28日,定向运动首次作为比赛项目出现在每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驻军运动会上。1895年,定向运动成为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驻军综合运动会比赛项目。1897年10月31日,挪威蒂阿弗运动俱乐部在奥斯陆北部的努尔马卡举行了一场邀请赛。这场比赛是世界上第一场公开的定向比赛,标志着定向运动的诞生。1901年3月,瑞典桑德比贝格斯运动俱乐部举办了瑞典第一场公开的定向比赛。
1919年3月25日,斯德哥尔摩运动联合会主席人E.吉兰特在斯德哥尔摩南部纳卡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场大型定向公开赛。吉兰特为定向竞赛制定了基本原则和竞赛规则,为现代定向运动奠定了基础,是现代定向运动之父。
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始于香港。20世纪70年代定向运动传入香港。1978年12月,香港野外定向会筹备小组成立并在白沙澳举行了首次定向活动。1979年8月,香港野外定向会正式成立。1981年3月,野外定向会在沙田九肚山举行了首届香港野外定向大赛。1982年香港野外定向总会成立。同年底,香港成为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简称国际定联)会员。中国台湾定向运动的起步几乎与香港同步。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台湾的一些户外运动杂志上相继出现了一些介绍定向运动的文章,1978年4月,实践家政专科学校学生社团——实践绿野社组织了首次学生定向运动训练。1982年5月,实践绿野社举办了中国台湾第一次正式的定向运动比赛。1996年,中国台湾定向越野协会成立。1998年,中国台湾定向越野协会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国际定联会员。中国内地定向运动的发展始于军队。20世纪70年代国内体育报刊相继出现了一些介绍国际定向运动的文章。198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在广州白云山举行了国内首次名为“定向越野实验比赛”的定向比赛。1985年9月,国内首个地方性定向协会——深圳市定向运动协会成立,并举办了国内首次国际性定向比赛“港深杯野外定向85比赛”。1991年12月,当时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今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下设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2004年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正式成立。1992年7月,中国成为国际定联会员。2004年中国定向运动协会正式成立。2018年中国定向运动协会与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合并,并于2018年12月更名为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
定向运动是涉及大量心理因素的耐力性和个人体验性运动项目,其特征是在快速行进中导航、快速判断和快速决策。如徒步定向的特征可用奔跑中导航来概括。
导航技能与不同的运动项目相结合产生了多种定向运动项目。如由国际定联管理的徒步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滑雪定向和沿径定向;由国际乐健联合会管理的乐健运动;由国际冬季两项定向联合会管理的冬季两项定向;由世界水下运动联合会管理的水下定向;由北欧汽车联合会管理的汽车定向;由美国骑马定向协会管理的骑马定向;由美国皮划艇协会管理的皮划艇定向;以首创山地马拉松、瑞士国际山地马拉松等为代表的山地马拉松等。其中,徒步定向历史最悠久、普及率最高。国际定联通常用定向运动来指代徒步定向运动。在中国,提到定向运动通常就是指以徒步形式开展的各种定向运动。
2019年世界定向排位赛广州白云钟落潭站赛况
按活动场地,定向运动可以划分为野外定向、郊野定向、村落定向、城市定向、街区定向、公园定向、校园定向、广场和操场定向、迷宫定向、室内定向、水下定向等。按活动时间划分为日间定向、夜间定向和昼夜连续定向。按活动性质划分为个人赛、接力赛、团队赛和队赛。按访问检查点的顺序和方式划分为按规定顺序定向,如接力定向;自选顺序定向,如积分定向;按规定和自选顺序组合定向,如团队定向;按规定路线定向,如专线定向、沿绳定向。按活动形式划分为点对点式定向,如越野定向、接力定向、星形定向、专线定向、沿绳定向、桑赫斯特军事定向;自由式定向,如计分积分定向、计时积分定向、乐健运动;半自由式定向,如团队定向、首创山地马拉松。按活动规格划分,如按胜出时间划分为长距离赛、中距离赛、短距离赛、百米定向赛和其他距离赛。按成绩评定方式划分为以速度为评定标准的计时赛,如接力定向、团队定向;以得分并辅以速度为评定标准的积分赛,如积分定向、乐健运动;以准确性为评定标准的评分赛,如专线定向、沿径定向。按确定比赛结果的方式划分为单程赛、多程赛、资格赛和短距离淘汰赛。
定向运动的基本规则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导航,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独立访问若干个标示在竞赛场地中的检查点;定向路线由起点、检查点和终点的位置定义;在所有运动员出发之前定向路线必须保密。
检查点是参赛者须按规定访问并打卡取得访问记录的点,由检查点特征和检查点器材两部分构成,在场地中用点标旗标示,在地图上用紫色的检查点圆圈标示。检查点特征是参赛者须按规定访问的地理特征,如井、路弯。检查点特征也可以是因路线设计需要而临时设置的特征。在地图上,检查点特征或其局部位于检查点圆圈的中心。检查点器材由打卡器、点标旗和检查点代码构成。
定向路线用紫色的路线符号标绘在地图上,起点、终点和检查点分别用等边三角形、两个同心圆和圆表示,符号的几何中心是检查点特征的准确位置。定向路线上先后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要求自选线路导航行进的路段,是定向的基本单位。按顺序访问的检查点,从起点开始到最后一个检查点用实线段连起来,并在检查点旁用数字标明其序号。按自选顺序访问的检查点间无连线,在其旁用数字或字母标明检查点代码。对于积分赛,在代码后用带括号的数字标注检查点分值。有时也用两位检查点代码的首位数字或三位检查点代码中间位的数字表示检查点分值。最后一个检查点到终点用虚线连起来。虚线表示规定线路。在两个检查点间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虚线连起来。某些定向项目的部分或全部检查点都不会标示出来,如桑赫斯特军事定向和专线定向。此外,地图上还附有对检查点进行精简描述的文字或符号说明。如国际定联管理的项目按其《国际检查点说明规范》来描述检查点特征及其属性、点标旗与检查点特征间的位置关系。
定向运动有三种出发方式:间隔出发、集体出发、追逐出发。出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项目和比赛组织的需要。通常个人赛、队赛和团队赛,以及短距离淘汰赛的资格赛采用间隔出发,接力赛、短距离淘汰赛的淘汰赛采用集体出发,多程赛的最后一场比赛采用追逐出发。积分赛通常采用间隔出发,也可采用集体出发。
定向运动技能主要有读图技能、指北针导航技能、路线选择技能、路线执行技能、赛后分析技能、心理调控技能,以及相应的运动技能等。如徒步定向的在自然地形中奔跑的技能,山地自行车定向的山地自行车技能。
定向运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将自己感知为一个运动着的点、提前思维、系统化、逆向-正向推理、简化(检查点放大、路段分割)等。
定向运动器材主要包括标识系统、打卡系统和计时系统三大部分。
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检查点标识,如点标旗、检查点代码;规定线路标识和其他标识,如安全警示标识等三类。
点标旗是一种用来在实地标示检查点的由3个正方形构成的空心三棱柱形标志,每个正方形沿对角线划分为左上部的白色和右下部的橙色。国际定联规则规定正方形的规格为30厘米×30厘米。检查点代码是用来标示检查点身份的数字或字母。国际定联规则规定采用高3~10厘米,线粗5~10毫米,不小于31的两位或三位白底黑色数字作为代码。
打卡器用来提供访问记录,包括机械打卡器、电子打卡器和其他打卡器三类。常用的机械打卡器主要是针孔打卡器,其上分布有1~9根不同排列方式的钢针可在检查点访问记录卡(简称“检查卡”)上留下可以反映检查点信息的针孔。正式比赛必须同时配置电子打卡和机械打卡系统,机械打卡系统作为备用系统。
计时系统包括独立计时系统和打卡计时一体化系统。打卡计时一体化系统利用指卡中记录的检查点访问时间计时。
定向比赛中的电子打卡器-机械打卡器和点标旗
定向装备主要包括导航装备、检查卡、安全装备、服装和鞋袜等四类。导航装备包括定向地图、指北针,以及具有辅助读图功能的检查点说明表。检查卡包括纸子检查卡和电子检查卡(简称“指卡”)。安全装备主要有安全口哨和无地图显示屏的定位器。定向运动有专用的服装和鞋袜。但对于一般参赛者而言,轻便、透气、不吸汗、快干和有弹性的运动服装,越野跑鞋和跑步袜,有的时候还包括护胫或绑腿就能满足活动的需要。
定向运动所需的指北针和地图
定向运动强调回归自然和探险精神,要求在运动中专注于导航,是一项培养探险精神、提倡独立自信、拓展生活技能、发展体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终身运动项目。历史上,定向曾因自身的一些特性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体育活动发展的要求,缺乏商业化的推动,一度发展缓慢。如定向主要是个人体验性活动,观众难以理解和观赏,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定向的价值和乐趣;传统定向比赛在远离人群、缺乏可视性的森林中举行,难以现场观赏,现代媒体也难以以直观的形式将它展现在观众面前等。
自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定向界对定向运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2000年8月4日,国际定联发布《莱比尼茨宣言》,提出为推广与发展定向必须进行定向运动变革,并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方向、目标和途径。
2008年,第15届中国定向锦标赛在杭州富阳市龙门古镇开赛定向运动比赛开始由野外森林向郊野、村落、公园、城镇街区、校园、广场、操场,甚至室内发展;比赛项目开始由长距离和中距离赛向更易贴近人群,更适合在村落、公园、城镇街区、校园、广场开展的短距离赛发展。在中国,适合国情的百米定向运动成为推广和普及定向的主要项目。竞赛组织和竞赛中心的设计更加注重接近和吸引观众,营造令人激动的场景,提高观赏性和满足媒体的需要。竞赛器材的开发和设计更加关注前沿科技的应用,电子打卡、GPS轨迹、视频传输技术的应用让定向运动成为一种可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易于理解、适于观赏的体育活动。定向运动正逐步成为一项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