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电磁冶金的研究和试验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如对结晶器内钢水进行的电磁搅拌试验,以及苏联发明的铝坯电磁铸造(无结晶器)等。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的大规模研究和工业推广是在1982年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应用的国际会议之后。连铸电磁冶金在生产中的主要应用有连铸过程的电磁搅拌、电磁制动、电磁净化和连铸坯电磁力约束成形等。
连铸电磁冶金技术的功能包括:①有效改善连铸中金属熔体的流动状态,调整板坯结晶器内金属熔体上、下回流的流量分配,减轻金属热流对结晶器壁面处初始凝固坯壳的冲刷,有利于金属熔体中夹杂物颗粒上浮(排除)和液面保护渣的熔融和渗流。②可均衡金属熔体内温度与合金成分的分布,有助于消除或减少铸坯热裂、宏观偏析等工艺缺陷,并促进形成凝固等轴晶组织。③在连铸坯电磁力约束成形过程中,电磁力可抵消(对于无结晶器电磁连铸)或部分抵消(对于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金属液的静压力,从而消除或降低铸坯表面与结晶器壁的摩擦力,使铸坯表面光洁或减轻热裂、振痕等表面缺陷。④将脉冲电磁场作用于连铸初始凝固阶段,可对形核中的金属液产生强烈电磁振荡效应,导致熔池内出现“结晶雨”现象,使铸坯形成凝固细晶组织。将交变电磁场的感应加热功能作用于厚板坯或超厚板坯连铸的初始凝固坯壳区域,有助于解决该类铸坯在低拉速工艺下表面振痕粗大,严重时发生角部横向热裂等问题。
将电磁冶金应用于连铸,是电磁冶金技术应用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对实现高速连铸、无缺陷铸坯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