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物理学史 . 〔概念与术语〕 . 〔力学〕

杆秤

/steelyard/
条目作者刘树勇

刘树勇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326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32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测量物体重量的器具。属于一种不等臂的杠杆(也被称为不等臂的天平)。简称“秤”(古代有时写作“称”)。

英文名称
steelyard
简称
用途
​测量物体重量

秤常常被作为一个“类”的名称,如弹簧秤、地秤、台秤、杆秤和案秤等。通常杆秤的秤杆为木制,其上有提纽(相当于杠杆的支点)和秤星(即刻度),还有秤锤(亦称为秤砣)。使用时推动悬有秤锤的线绳的位置,使之与被称量的物体的重力平衡,即力矩相等。从秤锤所在的位置——秤星读出物体的重量,或从秤星附近估计出物体的重量。比起天平来,杆秤的灵便,易于携带。

从古代衡器发展的历程看,汉代出现的铁质权,其中有一些是作为杆秤的秤锤用的。例如,在陕西长武县出土了6件铁权,都用作秤锤。到南北朝时,杆秤已有一定的普及。在南朝梁朝张僧繇绘画作品“执秤图”中,有一人手执杆秤。在这个秤杆上有3个提纽。在甘肃的敦煌壁画中也有一幅壁画,画面中有一人执秤。此图是北朝北魏时期的作品。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交易过程中,需要更加精密的小型杆秤,它们被称为戥子、等子、等秤等。在宋代,由于朝廷禁止民间私自制作秤,为了满足交易过程中对秤的需求,在宋徽宗执政(1101~1127)期间,为推广新式的斗秤,招募民间的“造斗秤行人”,形成了一个有官方色彩的行业,以专职制造斗和秤。

在景德(1004~1007)年间,丞相刘承珪(951~1016)奉诏对一些度量衡标准器具进行了研究,对制作等秤的技术进行了改进。他先后研制出“一两”和“一钱半”的等秤。“一两”的等秤的分度数有100个,最小分度值为1厘(约合40毫克)。“一钱半”的等秤的最小分度值为0.1累(约合17毫克)。此后,在景祐二年(1035),李照奉诏研究乐律问题,并研制一种“乐秤”。所谓的“乐秤”是“以一合水之重为一两,一升水之重为一斤,一斗水之重为一秤”。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到,将“两”进位到“斤”时,李照采用了十进制;而且还认识到,可将水的体积与重量联系起来。

元代的权衡器具以杆秤为主,今天仍能见到大量的秤锤,杆秤在民间很普及了。为了提供标准,元朝廷在每次改年号之时,都要铸造铜权以纪念。明代的等秤已很普及了,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两件等秤是万历(1573~1620)年间制造的。一件是牙质杆等秤,最大称量值为20两,最小的分度值为1分(约合365毫克);另一件是紫檀木杆等秤,最大称量值为60两,最小的分度值为2分(约合739毫克)。由此可见,政府对于权衡标准的制定的重视,这些制作精密的杆秤还表现出匠人技艺的高超。

  • 戴念祖.力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 丘光明.计量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