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W.C.罗伯茨-奥斯汀而得名。奥氏体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由于面心立方晶格中铁原子之间的空隙较大,因此,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比在铁素体中大。在铁碳合金、碳钢和低合金钢中,奥氏体仅存在于较高温度下。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转变可以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图来分析预报。缓慢冷却时,奥氏体通过共析反应形成珠光体及先共析相(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在快速冷却抑制扩散型相变的条件下,奥氏体可以通过无扩散型相变形成马氏体。若因钢的成分和工艺等条件约束导致奥氏体不完全转变为马氏体时,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在适当冷却条件下,奥氏体还可能转变成贝氏体,甚至发生块状转变。
钢中的奥氏体稳定元素(如镍、锰、碳等)可以扩大相图中的奥氏体相区,即奥氏体稳定存在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所以一些高合金奥氏体钢在室温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或亚稳的奥氏体组织,如奥氏体不锈钢、高锰钢等。在钢中增加铬等铁素体稳定元素,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存在的温度和成分范围缩小,甚至导致奥氏体相区完全消失,如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对应的情况。
奥氏体无磁性,塑性良好,变形抗力小,易于锻造成形,其机械性能随含碳量及温度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