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典型的复合基础有沉井加管柱、沉井加桩。沉井与管柱或桩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沉井和管柱或桩各自的特点。沉井的作用在于稳定覆盖层,抵抗水平力,有时还能兼作防水围堰。而管柱或桩可以代替部分沉井嵌入稳定的土层或岩层,减少沉井下沉深度,并解决沉井偏斜位移等问题。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2、3号墩采用了钢沉井加管柱的复合基础形式,该基础由钢沉井、管柱、承台组成(见图)。管柱是主要用于桥梁的一种深基础,外形类似管桩,其区别在于:管柱一般直径较大,最下端一节制成开口状,在一般情况下靠专门设备强迫振动或扭动,并辅以管内排土而下沉,如落于基岩,可以通过凿岩使其锚固于岩盘;管桩直径一般较小,常用打桩机具打入土中,一般较难通过硬层或障碍,更不能锚固于基岩。管柱下沉到岩面后钻孔,钻孔内放置钢筋骨架,然后在钻孔内灌注水下混凝土,一直填充至管柱顶面。管柱下端嵌固在基岩内,上端嵌固在沉井混凝土中。沉井(见沉井基础)的封底、封顶混凝土将管柱群连接成整体。钢沉井减少管柱所要穿过的覆盖层深度,并兼作下沉管柱时的导向架,灌注上下封底、封顶混凝土及承台混凝土时的防水围堰。它不但代替钢板桩围堰的作用,还是永久结构的组成部分,增强了桥墩基础的刚度。
复合基础在施工中由于先、后要做两种型式基础(如沉井加管柱或桩的施工),设备繁多、工艺复杂,因此要严格防止两种不同基础体系之间的沉降差与相对倾斜差。南京长江大桥的应用表明,采用复合基础是可行的,而且沉井和管柱的配合解决了采用单一基础形式会碰到的难题,使得整个工程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