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浸出剂能与金、银等贵金属形成络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氰化物浸出剂主要有氰化钠(NaCN)、氰化钾(KCN)、氰化钙〔Ca(CN)2〕、氰化氨(NH4CN)等,其中为氰化钠应用最广。
氰化钠属较活泼的化合物,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水溶液,产生相应的氰化物。氰化钠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物。氰化钠水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溶液显强碱性。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工业生产方法有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安氏法等。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先得到氰化氢,再经碱液吸收,制得氰化钠。反应方程式如下:
固体氰化钠与pH值大于10的碱性水溶液配制成溶液使用。浸出过程中通常加石灰作为保护碱,使矿浆pH值维持在9~12。矿浆浓度一般应小于30%,矿浆中的氰化钠浓度为0.02%~0.1%。提金后的浸出液应循环回用,或加漂白粉处理后再排放。用氰化物作为浸出剂时,作业场所应通风良好,要求空气中的氰化氢气体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1.0毫克。
由于金精矿中铁、铜、锌、硫等元素的存在,使氰化钠耗量较大,为降低氰化钠用量,可以与其他试剂组合使用。如对铜金矿石可采用氨-氰化物法,在浸出的过程中加入氨水,使氨与铜先配位,然后加入氰化物提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