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污染防治 . 水污染防治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条目作者王策

王策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对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水域及其相关陆域采取的环境保护管理行为。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所属学科
公共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涵盖所有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取水工程(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首次从国家层面要求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2008年修订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专设“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一章,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和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分别发布了《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工作。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规定了饮用水水源水量与水质、水源地环境管理等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促进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主要有:①建设隔离防护设施。包括采用围栏或围网保护的物理隔离和建设防护林的生物隔离两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一级保护区。②点源综合整治。包括清拆、关闭、搬迁直接影响水质的污染源等措施。③非点污染源整治。包括控制用量、废物资源化、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取缔养殖和水上运输等工程和管理措施。④水源生态修复与建设。包括在湖库周边设生态屏障、改善周边滩地和湿地,在湖库内布置生态浮床、生物净化装置、除藻曝气装置等。⑤构建科学、合理的水源地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⑥建成覆盖全国的饮用水水源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信息管理能力,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支持。⑦提高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①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存在权力交叉和“各自为政”的现象;②过分强调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未从流域整体角度出发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影响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有效实行。为解决以上问题,亟须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立法,明确部门权责划分,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的管理制度。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饮用水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 翟青.强化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维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解读.环境保护,2010,(12):8-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