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性家畜。主供役用。体质结实,耐粗饲,使役年限长,易于饲养管理和驾驭。肉味鲜美,亦可肉用。
驴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的一种。
- 英文名称
- donkey
- 所属学科
- 畜牧学
一般认为家驴由非洲野驴(Equusasinus)驯化而来。也有人认为家驴驯化自亚洲野驴(E.hemionus)。非洲野驴,分布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上游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一带。8000~9000年以前已被驯化为家畜。亚洲野驴也称骞驴,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中部和西南部,如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以及尼泊尔、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等地。中国内地的驴在汉代由西域传入。1985年,世界有驴4050.9万匹左右,其中近半数分布在亚洲。1986年,中国约有驴1068.9万匹,居世界首位;后面依次为埃塞俄比亚、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伊朗等。
驴的生理特性、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与马相似。其区别在于:驴的体格较小,头大、耳长,无鬃毛,鬣毛稀短。鬐甲低,背稍隆,腰短而坚实,比马少一个腰椎,横突短而厚。尻短斜,多呈尖斜,尾根部无长毛,尾端长毛稀短。四肢细长,仅前肢有附蝉,蹄小而直立,蹄质坚硬。毛色有灰、黑、青、棕4种,以灰色居多。耐饥渴。胆怯而又执拗,善走而不善驰。鸣声洪亮。食量小,咀嚼细,比马较少得消化系统疾病。抗病力强。喜温暖干燥气候,耐炎热、怕严寒,其分布随温度的降低而渐少,因而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涉水、渡河以及合群性能都不如马。较早熟,公驴1岁、母驴1~1.5岁性成熟,3岁生长发育停止。发情季节比马长,春、秋季都发情,发情周期23天左右,发情持续期5~6天。妊娠期约360天。可繁殖到20岁以上,寿命也比马长。
驴的品种类型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中国有大、中、小3种类型:①大型驴。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农区。体高一般在130厘米以上,少数可达150厘米。以关中驴(见图)、德州驴、渤海驴为代表。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关中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向国外输出的家畜。②中型驴。体型介于大型驴和小型驴之间。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河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北部和甘肃省东部。体高110~130厘米。以陕西的佳米驴和河南的泌阳驴最著名。③小型驴。也称毛驴。分布区域最广。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内蒙古等的丘陵或荒漠地区以及西藏高原牧区所饲养的多为此型。体高85~115厘米。
驴的日常饲养管理基本与马相同,对饲料要求不严格。饲喂量按体格大小、使役轻重而定。中型驴在农忙期每天需精料1.5~2.0千克,饲(干)草3.0~3.5千克;轻役时适当减量。大型驴和小型驴的饲喂量参照中型驴酌情增减。饮水温度8~12℃为宜。农用驴通常舍饲,有条件的地区也行放牧。公驴3~3.5岁、母驴2.5~3岁开始配种。公驴在配种期需多补给富含蛋白质的饲料。母驴春、秋季都发情,春季3~5月配种易于受胎,翌春分娩也有利于驴驹的生长发育。驴的受胎率低于马,仅50%~60%。
驴在山区多用于骑乘和驮载。负重可达体重的20%~30%,日行30~50千米。因行动时多为对侧步,所以长途骑乘速度不快而很舒适。平原地区多用于挽曳,如耕地、拉磨、拉车等,正常挽力为体重的13%~15%。用驴驾小车运输,方便灵活,妇女、儿童均可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