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渊明,字元亮。或说一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出任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喜好闲静,不慕虚荣,乐知天命,与世无争,以琴、书、诗、酒作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将生活情趣寄托其中,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抒写是陶渊明诗文中的重要内容。
陶渊明深谙人生苦短,烦恼不断,但始终能在对琴乐的享受中寻求解脱痛苦,得到快乐。如其《时运》诗说:“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云:“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中”;《归去来兮辞》中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他寄情琴书,便可欣然自得,不以贫困为苦,消除一切烦恼,别无他求。
陶渊明有无弦琴一张,并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主张。这句话的本意指既然已经能理解琴中的趣味,就不需要再弹琴了。无弦琴代表陶渊明不拘泥演奏技术,追求自由而和乐的理想境界。意在强调超越音声,追求弦外之意,把握音乐美之所在,而不在取消弦声或否定弦声。这种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是老庄思想、魏晋风度与陶潜个性相融合的产物,是魏晋“得意忘言”美学思潮在音乐领域的突出反映,也是陶潜的人生态度在美学思想中的一种表现。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唐宋时期出现了一批无弦琴诗、无弦琴赋,表现了苏轼、欧阳修等文人的审美情趣。
古琴中有琴歌《归去来辞》,便是基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所作,最早见于明代谢琳的《谢琳太古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