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皆为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而生,因此并不存在具有主宰作用的真实自我,认为自我意识只是一个不真实的妄想。早期佛教认为我执是婆罗门教等“外道”所坚持的观点,其为万恶之本,是产生一切谬误和烦恼的根源。大乘佛教唯识学经典《成唯识论》(卷一)中则将我执分为2种:①俱生我执,即众生与生俱来的先天所有的我执,认为这是从无始以来所积累的无明熏习所致,因为其在轮回流转的过程中始终与身体共生,所以叫“俱生”。②分别我执,这是后天生起的我执,佛教认为这是由于众生在后天接受了错误的教育和受到错误的认识方式影响后所生起,从而对世界产生了许多错误的分别观念,所以叫“分别”。佛教认为这两种我执都能维系和加重众生身心的业惑,从而流转于生死轮回不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