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林业 . 森林植物学 . 森林植物 . 〔用材树种〕

金佛山方竹

条目作者丁雨龙

丁雨龙

最后更新 2024-03-13
浏览 1466
最后更新 2024-03-13
浏览 146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植物。是中国西南大娄山山脉高海拔地区最重要的笋用竹。

拉丁文名称
Chimonobambusa utilis
禾本科
亚科
竹亚科
寒竹属
金佛山方竹种
所属学科
林业

由中国植物学家耿伯介(1917~1997)于1948年命名,种加词utilis意为有用的,即指该竹子有利用价值。

金佛山方竹是寒竹属中分布面积较广的一个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重庆、四川和云南东北部,总面积约7万公顷。以野生为多,通常在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组成复层竹阔混交林。由于人为经营,形成了一定面积的纯林。

地下茎复轴混生,秆高5~10米,中下部各节均具刺状气生根,直径2~3.5(5)厘米,节间略为四棱形,长20~30厘米。幼秆初被白色刺毛,后渐变为无毛。秆每节3分枝,近作水平方向平展。箨鞘薄革质或纸质,显著短于节间,背面黄褐色,间以灰白色斑点,无毛,或仅基部具细微的白色绒毛,边缘具淡黄色细小纤毛。无箨耳,箨片极小,三角锥状。

金佛山方竹喜阴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环境。自然分布在海拔1000~2100米,但生长良好的竹林在海拔1200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下不宜作为生产性引种栽培。金佛山方竹出笋始于9月上中旬,结束于10月中旬,历时30~40天,出笋顺序自高海拔向低海拔逐渐过渡。金佛山方竹曾于1930~1940年大面积开花,花后竹林死亡,但种子落地后自然更新良好。自1980年后又出现小面积零星开花。因此,其开花周期为50~80年。开花竹秆通常在秋末时形成花枝,来年3月上旬开花,4月下旬种子成熟。由于种子无后熟期,采集的种子最好随采随播。

金佛山方竹通常采用母竹移栽造林。该竹种开花结实率高,可采收种子培育实生苗,采用实生苗造林。母竹造林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年龄1~2年生的幼竹为母竹。实生苗一般当年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至来年10月份以后就可以出圃。春季和秋期均可造林,母竹造林密度一般为1800株/公顷,实生苗造林密度一般为2500株/公顷。

成林经营立竹度控制在1.8万~2.5万株/公顷,1、2、3年生竹各占30%左右。早期的竹笋出土25厘米左右时全部挖掉。盛期的竹笋出土10厘米左右时挖掘,并按每亩1600~1750株/公顷的标准留养母竹,留养母竹应遵循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后期发的竹笋也全部采收。老竹秆砍伐时间宜安排在冬季和早春。

金佛山方竹以生产竹笋为主。采伐的老竹秆圆竹可以利用制作家具,也可用于造纸。

  • 耿伯介,王正平,等.中国植物志:第9卷第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綦山丁,张喜,张佐玉.金佛山方竹出笋规律的初步研究.贵州林业科技,1997,25(3):18-24.
  • 郑翼,罗吉斌.金佛山方竹育苗与造竹技术.林业科技开发,2008,22(3):115-11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