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适应内陆地区干旱气候,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寿龄200年以上。
双子叶植物纲金虎尾目杨柳科杨属一种。又称胡桐。
胡杨适应内陆地区干旱气候,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寿龄200年以上。
胡杨原产于中亚、中东、北非及中国西北部。在世界上,胡杨的主要分布区在中亚、西亚以及北非。中国西北部干旱荒漠地区有分布,主要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北部)等省区,其中胡杨天然林主要集中在南疆塔里木盆地。
乔木,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毫米。苗期和萌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不规则的疏波状齿牙缘;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枝内富含盐分,嘴咬有咸味。叶形多变化,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三角状卵圆形或肾形,先端有粗齿牙,基部楔形、阔楔形、圆形或截形,有2腺点;叶两面同色;叶柄微扁,约与叶片等长,萌枝叶柄极短,长仅1厘米。雄花序长2~3厘米,轴有短绒毛,雄蕊15~25,花药紫红色,花盘膜质,边缘有不规则牙齿;苞片略呈菱形,长约3毫米,上部有疏牙齿;雌花序长约2.5厘米,子房长卵形,被短绒毛或无毛,子房柄约与子房等长,柱头3,2浅裂,鲜红或淡黄绿色。果序长达9厘米,蒴果长卵圆形,长10~12毫米,2~3瓣裂。花期5月,果期7~8月。
胡杨是生长在荒漠地区的长寿树种,对干旱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其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喜光,胡杨是荒漠河滩裸地上成林的先锋树种,幼树在郁闭的林下生长不良。②喜温耐寒耐高温,胡杨分布范围的年平均气温在5~13℃,可耐受—35℃的极端低温和40℃的极端高温,能够适应≥10℃年积温在2000~4500℃·日的温带荒漠气候,在年积温4000℃·日以上的暖温带生长最为旺盛。③耐盐碱,胡杨是一种泌盐植物,植株含盐量很高;在土壤含盐量在2%以下时胡杨能正常生长,2%~3.5%时生长较好,3.5%~5%时生长受到抑制。④喜湿润、耐大气干旱,胡杨侧根发达,主要依靠侧根吸收土壤水分;叶厚,革质,表面有蜡质覆盖,小枝具蜡质且有短毛,这些性状有利于减少植株水分的散失。⑤耐风沙、耐腐蚀,胡杨的侧根发达而庞大,加之树干短粗,树冠稀疏,不容易被风吹倒;胡杨树皮较厚,木材耐腐蚀能力强,因此在新疆胡杨有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说法。
胡杨主要靠种子繁殖,扦插繁殖较难。
胡杨林在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最为集中,但是调查发现,近些年来胡杨林急剧地消退,面积和蓄积量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少。造成胡杨林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影响,包括毁林开荒、畜牧业生产、用材或薪炭砍伐以及引水灌溉造成的河道断流等。
主要作为防护林、用材林树种。胡杨的木质坚硬耐腐,可用作建筑和家具用材;树叶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可做饲料使用;木材纤维长,是优良的造纸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