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货物运输中,国家铁路部门根据不同货物的自然属性、特征、用途等因素,同时考虑货物的国民经济意义、运量大小、运送条件的要求,将铁路运输货物划分为26类。其中,第1类至第14类基本上属于大宗货物,分别是煤、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石、磷矿石、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木材、粮食、棉花、化肥及农药、工业盐等,一般具有批量大、货源稳定、质量较重、货值较低、运价率较低等特点,其中约80%~90%的大宗货物通常采取散装、罐装或无需包装运输。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的大宗货物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总货运量的约88%和80%,其中煤炭运量和周转量又分别占大宗货物运量和周转量的53%和45%左右,故铁路运输中通常称以煤炭为主的大宗货物为“黑货”。
铁路运输货物的第15类至第26类,包括化工品、金属制品、工业机械、电子电气机械、农业机具、鲜活货物、农副产品、饮食品及烟草制品、纺织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纸及文教用品、医药品、其他货物等在内,一般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货源不稳定、质量较轻、货值较高、时效性较强、运价率较高等特点,则称为“白货”。
此外,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即在铁路运输实践中,由于原煤运输货源非常稳定、批量较大,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占到国家铁路货物总运量的40%以后一路走高,2010年超过50%并仍然不断提升。因此,铁路行业内作为一种通俗的理解和习惯叫法,通常将原煤称为“黑货”,将原煤以外的货物统称为“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