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农业与乡村地理学〕 . 乡村地理学 . 区域农业 . 农业地域分异 . 农业地域结构

农业地域结构

/agricultural territorial pattern/
条目作者邓静中

邓静中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3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地域(或农业区)为范围并和地域条件紧密联系的农业生产系统。

英文名称
agricultural territorial pattern
所属学科
地理学

农业地域结构的实质,是一定地域内农业自然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一定地域内农业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协调状况和空间布局。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从自然方面看,是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通过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成长、繁殖而实现的能量和物质转换的农业自然系统;从经济方面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投入劳动、生产资料而获得农产品的农业经济系统。这两个系统是错综交织、紧密结合的,形成一个地区特有的农业地域结构,综合表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特征。

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在利用自然方面,既要求有较高的能量和物质转换效率(如农作物和牲畜的高产优质),又要能保持各种自然因素间的协调和平衡,保证自然资源的不断更新(如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森林、草原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等),以实现能量和物质转换的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在农业经济方面,要求每个地区的农业都成为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密切结合、多部门经济综合发展并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的综合发展要求每个地区除了发展具有地域分工意义的商品性生产部门外,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使各部门互相支援,各种农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实行农林牧合理结合,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既不同于片面的农业地域专业化或单一经济,也不同于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它应使得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尽其力、物(各种农副产品)尽其用、人(劳动力)尽其才,经济效益高。

在中国,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各地区建立起合理的农业地域结构,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供给功能,是加速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农业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