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自动编目可以追溯到美国的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OCLC)曾经开展的“书名页自动编目”试验计划。OCLC的试验计划以输出一级著录为出发点,然后在一级著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适用的编目规则,以便满足二级甚至三级著录的要求。一级著录的著录事项除页数、附注、国际标准书号外,一般都能在书名页上找到。这是实施书名页自动编目计划的主要依据。
在自动编目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书名页上字符串的结构、顺序、字体、排版格式识别书名页上的编目数据,这需要把编目条例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例如,《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规定正书名按书名页上的写法、顺序照录。这是以编目人员能识别正书名为前提的,而正书名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编目条例也没有对识别副题名做出详细规定。正副书名的区别不能简单根据它们的先后次序,因为副书名不一定紧接在正书名之后,编目人员有时还要考虑书名的排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