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专业为中心的系统性。按照分类方式的不同,分类语言可以分为体系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和体系-组配或组配-体系分类语言。
分类语言
将表示各种知识领域的类目,按知识分类原理进行系统排列,以代表类目的号码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的情报检索语言。又称分类检索语言。
- 英文名称
- classification language
- 又称
- 分类检索语言
- 所属学科
- 情报学
是最常用的分类语言。主要依据概念划分与概括原理,将绝大多数表达文献内容及形式特征的主题概念列举为类目,通过概念的层层划分和隶属,构成类目等级体系,并为每个类目配上相应号码作为标识的情报检索语言。体系分类语言的优点:①类目体系结构显示直观,符合大众思维习惯,容易掌握和使用。②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适当调整类目等级。③标记系统简单明了,既适用于进行文献实体组织,又适用于建立分类检索工具。体系分类语言的缺点:①类目展开方式相对单一,类目数量相对有限,无法完全满足确切分类的需求,无法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②类目体系结构相对固定,不便于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和调整检索途径,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也无法随时增加新类目以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③列举类目的方式使得类表篇幅较大,增加了类表管理工作的难度。
21世纪10年代,体系分类语言是世界使用最普遍的分类语言,其中《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DDC)是体系分类语言的典型代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均属体系分类语言。体系分类语言的一般宏观结构包括分类表、编制和使用说明、索引3部分。①分类表。由类目体系(包括类目概念、类目名称、类目间的关系)、标记符号和类目注释3种要素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分类表一般由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几部分组成。②编制说明。是对分类表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编制原则、体系结构、标记符号、注释等予以介绍和解释;是分类表的使用指南,以指引人们正确使用分类表为目的,一般会对分类表的分类体系、标记符号,复分表的编制与使用、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对各大类类表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引的方法与规则,对书次号的编制方法等予以详细说明。③索引。是依据字顺查找类目概念的辅助工具。
是在体系分类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组配分类语言是采用概念分析与综合原理,即复杂的主题概念可以分析为若干简单的主题概念或概念因素,若干简单的主题概念或概念因素可以综合(组配)表达复杂的主题概念,进行类目设置和类号组配的分类法。在组配分类语言中,一般只将简单主题概念设为类目,并用相应类号表示;表达简单主题概念的类目按分面结构组织和排列,即将各学科专业的简单主题概念,依其属性的异同,分别构成一组一组的类目(分面)。分类标引时,则针对主题概念,从各组类目中找出与主题概念因素相对应的各个类目,用它们的类号组配表达所标引的主题概念。组配分类语言的典型代表是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S.R.阮冈纳赞[注]所创制的《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 组配分类语言的优点有:①类表组配能力强和标引结果专指性强,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的复合主题。②标记表达性强,便于根据不同需要调整组配次序,实行轮排,从不同角度提供检索途径。③较强的组配能力可以满足不断产生的新主题及复杂主题的标引需要,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④与体系分类语言相比,类表的篇幅较小,为分类语言的管理、增补、修订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组配分类语言的缺点:①类目体系是隐含的,与体系分类语言相比直观性弱。②分类检索工具中的类目是根据组配方式建立的,导致各个学科门类的类目数量的分布往往缺乏均衡性。③组配方式及规则较复杂,号码冗长,在分类实践中,不适用于信息资源实体组织,主要应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是在等级列举式的详尽类表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语言。体系-组配分类语言兼有体系分类语言和组配分类语言的特点。其优点是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同时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基本可以达到与分面组配式类表同等的标引水平。缺点是在相关类目的修订或改进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且实现类目之间的组配时,需要使用分面组配式分类语言的多种辅助符号或号码进行标记,最终导致分类标引方面的标记程序较为复杂等。
扩展阅读
- 张琪玉.张琪玉文集(上).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 叶继元.信息组织. 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 司莉.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