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外国文学 . 俄语文学

茹科夫斯基,V.A.

/Vasily Andreyevich Zhukovsky/
条目作者李辉凡

李辉凡

最后更新 2023-02-17
浏览 351
最后更新 2023-02-17
浏览 35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783-02-09~1852-04-24)

俄国诗人。

英文名称
Vasily Andreyevich Zhukovsky
国籍
俄国
出生日期
1783-02-09
去世日期
1852-04-24
出生地点
图拉省
去世地点
德国巴登-巴登

生于图拉省的米申斯克村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卒于德国的巴登-巴登,遗体安葬在彼得堡。是私生子,自幼由教父安德烈·茹科夫斯基收养,并随其姓。不幸的身世造成他孤独、忧郁的性格。1797~1801年在莫斯科大学附设贵族寄宿中学读书,并开始写诗。1797年发表第一首诗《五月的早晨》,情调低沉。后参加贵族青年组织的“文学同人会”,同时受到俄国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的影响。1802年他意译了英国感伤派诗人T.格雷1750年的一首诗《墓园挽歌》,显示了他的诗才和创作意向。1808年起主编《欧洲通报》并发表诗作,如《柳德米拉》(1808)、《卡姗德拉》(1808)等,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倾向。1812年参加卫国战争,创作了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俄国军营中的歌手》,受到朝廷赞赏。1815年进宫廷任职,历时25年,先为保罗一世皇后的伴读,1825年起任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的教师。

茹科夫斯基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艺术成就很高,他是公认的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斯维特兰娜》(1808~1812)是其代表作,表现了一个温柔的民间少女,在圣诞节之夜,怀着焦虑的心情期待着未婚夫的归来。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风神与竖琴》(1815)、《瓦季姆》(1817)、《十二个睡着的姑娘》(1817)和《大海》(1822)等。浪漫主义的手法、离奇的内容、神秘的氛围、民间故事的风格是其作品最典型的特点。他的诗在抒发内心感情、创造新的表现技巧和韵律方面,可谓A.S.普希金的先驱。V.G.别林斯基称他“使俄国诗歌获得了心灵”。

茹科夫斯基在翻译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曾将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东方史诗《鲁斯捷姆和佐拉布》及G.G.拜伦、J.C.F.von席勒的诗歌译成俄文。

茹科夫斯基虽然政治观点保守,不赞成革命行动,但他为人正直、善良,曾帮助减轻十二月党人的刑罚,为改善普希金、M.Yu.莱蒙托夫、A.I.赫尔岑等人的处境而尽心竭力。1839年他辞去宫廷职务,到德国旅行,后与德国画家莱滕之女结婚并定居德国。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