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中国史籍上称为暹罗。它的主要民族——泰人由中国南部迁移而来,在文化上主要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
泰国美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史前文化,大约从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1世纪。文化遗址分布在东北部的乌隆、乌泰他尼和北碧府、夸伊河谷等地。②第二阶段的美术是在金邻、顿逊等早期印度化国家发展起来的,许多印度的艺术品被商人或婆罗门带入泰国,为当地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摹本。③第三阶段的美术分为堕罗钵底、室利佛逝和罗斛三个时期。发展区域在泰国中部、马来半岛地区和东部地区。其中中部和东部先后为孟人的堕罗钵底和罗斛统治,半岛地区虽然8世纪以后受室利佛逝统治,但是真正在这一地区从事美术创作的可能仍然是孟人。因此,这三个时期可并称为孟人美术的发展时代。这一阶段,从堕罗钵底时期开始,泰国美术本土的特色日益明显,罗斛时期的美术打上了高棉艺术的烙印,而马来西亚半岛地区的美术则带有鲜明的室利佛逝艺术风格。这对于后来泰国美术自身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第四阶段的美术分为兰那泰、素可泰、乌通、阿瑜陀耶和曼谷等五个时期。真正的泰国美术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泰国美术首先在北方的兰那泰和素可泰得到发展。兰那泰的美术与缅甸美术关系密切,发展自成体系。素可泰深受锡兰美术的影响,其艺术风格随着泰人的南迁和政权向东南方的扩张,逐渐与南部孟人的各种艺术融合。乌通美术是这种大融合最初的产物,不久它就过渡到阿瑜陀耶美术——一种不是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的美术,一种泰国全民族的美术。此风格的艺术一直延续到曼谷时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