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和贸易规模急剧扩大也引起了西欧工业地理分布的变化。至17世纪末,荷、法、英逐渐取代了西欧老牌的发达工业地区(佛兰德斯、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经历了工场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了最具工业发展优势的国家。①荷兰和法国。造船业及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业和冶金业)是荷兰古老且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等新兴行业也是荷兰的优势产业。法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包括丝绸制造业以及造纸和印刷业。②英国。16~17世纪英国各个工业部门都取得了突出进展,原有的优势产业(例如毛纺织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③其他西欧国家的老工业区在生产工艺和自然资源禀赋上仍具有优势,低地国家的挂毯、纽伦堡的玩具和珠宝、弗兰德斯的亚麻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仍占据着较大份额。
16~18世纪西欧工场手工业的主要特点包括:①以体力劳动为主。②生产单位多为家庭,有时通过分包的形式扩大规模。③通过学徒制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训练。④各个产业的行会负责规定产品价格、人员招募、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程序。⑤多为劳动力密集型。⑥需要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多数分布在城市地区,而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产业通常分布于农村地区。与之后的工业革命阶段不同,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为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所带来的“斯密式增长”,而非因为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增长。
欧洲很多地区15~19世纪的工场手工业发展被定义为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阶段。原始工业化被认为是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经历了原始工业化的地区都能顺利进入了现代工业化。从原始工业化到现代工业化不存在不可避免的或自动转化的因素,影响两个阶段的因素和机制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