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A.R.韦特基于NDVI和大量观测数据提出了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
式中NIR和RED分别为近红外和红光波段的反射率;L为土壤调节因子,它是随着植被密度变化的参数,取值范围从0~1。当植被覆盖度很高时,L=0;当植被覆盖度很低时,L=1。显然,当L=0时,SAVI=NDVI。L的取值靠经验确定,在没有关于植被覆盖的先验信息时,一般取L=0.5。由于很难事先知道植被覆盖密度,因此也很难经验确定L的准确取值。有学者于1994年提出了自动调节参数L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植被指数,成为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与NDVI和SAVI相比,MSAVI不仅增强了植被的动态响应能力,而且进一步弱化了土壤背景的变化影响。
D.梅杰等于1990年将土壤线的参数引入到植被指数中,将土壤线截距和斜率的比值作为土壤调节因子,提出了另一种土壤调节的植被指数SAVI2:
式中,和b分别为土壤线的斜率和截距。
F.巴雷特等于1991年也基于土壤线参数,提出了转换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TSAVI):
式中,和b分别为土壤线的斜率和截距;X为最小化土壤噪声的调节因子,一般取值为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