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医学遗传学 . 临床遗传学 . 基因诊断技术 . 绒毛膜取样

绒毛膜取样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
条目作者徐湘民

徐湘民

最后更新 2024-06-22
浏览 161
最后更新 2024-06-22
浏览 16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B超引导下经宫颈或腹部行穿刺术,抽取胎盘边缘的叶状绒毛膜组织、胎儿绒毛膜组织及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用于高风险胎儿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技术。是一项胎儿检材取样技术,也是侵入性产前诊断取材技术的一种。

英文名称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1975年,早孕期绒毛膜取样技术诞生于中国北方的鞍山钢铁公司铁东医院,最初由中国学者韩安国应用于胎儿性别的鉴定及伴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1983年,G.西莫尼[注]首次通过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完成了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这两项绒毛膜取样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推动了绒毛膜取样术在临床上开展产前诊断的广泛应用。穿刺抽取约20毫克绒毛可满足临床不同检测项目的需求。

绒毛膜取样术最受关注的并发症是胎儿肢端发育异常。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6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经绒毛膜取样术后胎儿肢端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绒毛膜取样术其他并发症包括流产、宫内感染及阴道出血等,发生率均较低。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颁布的实践指南认为,怀孕10~13周是行绒毛膜取样的最佳时期。

绒毛膜取样术主要应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单基因病产前诊断。其适应证包括: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不良孕产史、致畸接触史,以及夫妇均为某种单基因病携带者等。相较于羊膜腔穿刺术脐带穿刺,绒毛膜取样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在妊娠早期阶段实施。经绒毛膜取样术取样培养的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存在出现嵌合体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胎盘嵌合、真嵌合及母体组织细胞污染。遇此情况,可在孕中期行羊膜腔穿刺或孕晚期行脐带穿刺对绒毛膜取样术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Committee on Practice Bulletins—Obstetrics; Committee on Genetics; 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Practice Bulletin No. 162: Prenatal Diagnostic Testing for Genetic Disorders.Obstet Gynecol,2016,127(5):e108-122.
  • Department of Obster and Gynecol. Tietong Hosp of Anshan Iron and Steel Co, Anshan, China.Fetal sex prediction by sex chromatin of chorionic villi cells during early pregnancy.Chin Med J,1975,1(2):117-126.
  • FROSTER U G, JACKSON L.Limb defects and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resul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registry, 1992-94.Lancet,1996,347(9000):489-494.
  • SIMONI G, BRAMBATI B, DANESINO C, et al.Efficient direct chromosome analyses and enzyme determinations from chorionic villi samples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Hum Genet,1983,63(4):349-357.
  • WHO/PAHO consultation on CVS.Evaluation of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safety.Prenat Diagn,1999,19(2):97-9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