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与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等国相邻。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62.23万(2018)。民族以黑山人为主,占43%;其次为塞尔维亚人,占32%。居民多信仰东正教。官方语言为黑山语。首都波德戈里察。
欧洲南部国家。全称黑山共和国。
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与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等国相邻。面积1.38万平方千米,人口62.23万(2018)。民族以黑山人为主,占43%;其次为塞尔维亚人,占32%。居民多信仰东正教。官方语言为黑山语。首都波德戈里察。
地处迪纳拉山脉南端,山岭起伏,北流的皮瓦河、塔拉河和南流的莫拉查河、泽塔河穿行其间,多深涧峡谷。东北部杜米托尔山最高峰博博托夫库克山2522米。岩溶地貌广泛发育。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铝矾土、铅、锌、煤矿。
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在此定居。9世纪时建立杜克里亚王国。1040年获得独立,1077年称泽塔王国。以后改称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12世纪末并入塞尔维亚王国。15世纪末,土耳其人入侵。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独立。1910年建立黑山王国。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山是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成员共和国。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2003年2月4日南联盟议会两院分别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2006年6月22日,黑山加入欧安组织,同年6月28日,黑山加入联合国。黑山是世界贸易组织、地中海联盟成员国。2010年12月17日,欧盟决定给予黑山欧盟候选国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
传统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养羊业居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建立了电力、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经济深受战乱影响而不振,2000年后随国内外环境改善,呈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761美元。最大的经济中心是波德戈里察,以炼铝工业发达著称。亚得里亚海滨的巴尔是深水不冻港,也是国内最大的港口。
旅游业发达。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交会的影响,境内保存有古罗马、拜占廷、威尼斯、奥斯曼等不同文化的遗迹。自然美景也得天独厚,较小的土地上集中了各种景观胜地。亚得里亚海滨的科托尔自然与历史文化区、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分别在1979、1980年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