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生态 . 生态养殖类型 . 渔农复合养殖 . 稻鳖综合种养

稻鳖综合种养

/integrated rice and soft-shelled turtle farming/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56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5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结合必要的养殖工程设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鳖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在稻鳖综合种养中,水稻能为鳖提供隐蔽、遮阴场所,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优良有机肥料加以利用;而鳖能摄食危害水稻的部分害虫及稻田水体中自然繁殖的昆虫、螺蛳、小鱼和小虾,清除稻田里的部分杂草。因而,能提高营养物质转化与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形式。

英文名称
integrated rice and soft-shelled turtle farming
所属学科
渔业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安徽、湖北等地就开始了稻鳖综合种养试验,尽管稻田养殖的鳖质量好,但与温棚养殖的鳖价格差异不大,加上稻田放养的幼鳖来自温棚养殖的,购买价格较高,导致当时稻鳖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影响了相关试验研究的深入和扩展。2010年以后,由于市场对绿色优质鳖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虽然稻田养殖的鳖亩产量没有明显的提高,但价格通常是温棚的2~3倍,因而稻鳖综合种养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以后,基于市场消费和经济效益的驱动,稻鳖综合种养得到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技术也相当成熟,并在中国华中、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2018年,中国稻鳖综合种养面积达32万亩,其中安徽8.26万亩(占25.8%),湖北7.32万亩,湖南2.53万亩,位居全国前3,四川和浙江分别位居第4和第5,这五省种养面积占全国稻鳖种养总面积的91.8%;全国稻田养鳖产量约为1.8万吨,排名前5名的省市依次为安徽、湖北、四川、江西、内蒙古,这5省产量占全国稻鳖种养水产品总产量的96.6%。2018年,全国稻田养鳖的单产量为56.1千克/亩,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今后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与池塘养鳖相比,稻鳖综合种养的优势是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鳖产品质量好、价格高。

养鳖稻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的稻田,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通常以10~20亩为宜,土质以黏壤土为佳。田间养殖工程涉及以下6个方面:①开挖养殖沟。通常是环形沟,沟宽一般2~3米,坡度20°~30°,沟深1~1.5米,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米处开挖,养殖沟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10%;若稻田面积较大(超过30亩),稻田中间还需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田间沟宽1~2米,沟深0.8~1米。②筑高田埂。田埂宜高出田面80~100厘米,加固后的田埂要能防止汛期溢水。③安装进排水管道。养鳖田一般建有进排水管道,进水口和排水口均应安装防逃网,网目大小为1~2厘米。④设置防逃墙。防逃墙一般高出地面40~50厘米,材料可选用加厚的塑料片、塑料板或地砖。⑤设置鳖的食台和晒台。尽量合二为一,在环沟中每隔10米左右设一个食台,台宽0.5米,长2米,食台长边一端搁在环沟埂上,另一端淹没于水中10厘米左右。⑥架设诱虫灯,用灯光诱虫,作为鳖的食物,并能减少水稻虫害。

在长江流域,包括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和稻-鳖-鳅复合种养模式。主要技术环节如下:①水稻栽插与管理。包括与鳖养殖相配套的水稻品种选择、育秧、插秧、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晒田、收割等方面。一般选择生育期长的一季水稻品种,在长江流域,水稻播种一般在5月份,收割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②水产种类放养。幼鳖放养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放养密度100~300只/亩,放养规格300~500克/只;为避免对秧苗的危害,幼鳖可用围网囚禁在养殖沟中,待秧苗返青后解禁。对于稻-鳖-鳅复合模式,除了放养幼鳖外,还要放养泥鳅,泥鳅放养时间一般在1月~2月,放养密度4000~5000尾/亩,规格10~20克/尾。③饲料投喂。一般每天投喂2次,早上投喂1次,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傍晚投喂1次,占全天投喂量的30%~40%。鳖饲养以配合饲料为主、天然饵料为辅,在养殖后期可投喂少量的冰鲜鱼,也可放养一些螺蛳,以满足鳖对营养的需求,有利于促进鳖生长。④水位调控。要以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来调整稻田水位,也要做到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水位,在晒田时一定要保证养殖沟的水深不低于70厘米,以确保鳖对水位的需求。⑤病害防治。坚持以放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⑥捕捞管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捕捞或捕捉。

以中国湖北省模式为例,据测算,2018年,全省稻鳖种养的鳖平均亩产量约71千克,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40%以上,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较水稻单作提高4000元以上。以浙江省为例,德清县稻鳖共作亩产水稻550千克、商品鳖50千克以上,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在稻鳖综合种养中,水稻的产量一般不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稻鳖综合种养的大米与鳖,均为优质产品,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实现优质优价,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在中国粮食安全中,水稻位列首位。单种水稻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稻鳖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稻田动物蛋白的生产功能,可取得很好的效益。发展稻鳖综合种养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养鳖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养出的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差,稻田绿色养殖的鳖日益受到青睐。调整以传统的温室养殖为主导的养殖结构,建立以新型大棚温室培育大规格鳖种,利用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养殖食用鳖,是今后养鳖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因此,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稻鳖综合种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何中央.稻鳖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案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 周爱珠,刘才高,徐刚勇,等.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中国稻米,2014,20(3):73-7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