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刻在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俗称五塔寺,蒙古语名塔布·斯普尔罕召)金刚座舍利宝塔之北的山墙上。山墙上从西向东镶嵌有六道轮回图、弥山分布图、天文图,均用汉白玉刻制。
该天文图是以北极为中心而画成的传统盖天图,外径144.5厘米。图的主体部分是5个直径分别为13、46.1、71.4、95.5、127.6厘米的单线同心圆,分别表示恒显圈、夏至圈、赤道圈、冬至圈、恒隐圈。图内还有一双线画的圈,外切于夏至圈而内切于冬至圈,表示黄道。这个黄道圈的画法与传统不同,是扁圆,不是传统的正圆。在双线中间按周天度数360°,阴、阳相间地刻成360段,每段表示1°,赤道圈内外各180°。但因黄道圈在赤道圈内的半个弧短,而在外的半个弧长,所以每度的弧长也不相等。黄道圈上还有二十四节气按位置排列。
在恒隐圈外还有三个同心圆,内二圆为双线,外一圆为单线,这是图的注字部分。注字分四层:内双线圈分成36段,用藏码标注赤道周天度数,从春分点起,每段10°,一周360°。外双线圈外侧均匀地分成12段,刻黄道十二宫和十二生肖的蒙古文名称;内侧均匀刻成二十四段,与黄道圈上的二十四节气对应,刻有名称。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季的第一个节气,都多刻一个“入”字,表示进入该季节;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则又都多刻一个“中”字,表示平分四季的四个中气。
从恒显圈到恒隐圈不均匀分布的28条射线,是通过二十八宿距星的线,在末端都刻有二十八宿名称。图中还有表示银河的曲线。
图中的经纬线、银河和星座连线用阴文单线刻,黄道圈和黄赤刻度圈用复线。星座是中国传统三垣二十八宿划分,共有1113颗星。除度数用藏码以外,其他部分均用蒙文标注,字头指向北极。在图的下方刻有说明星等、星团或星云的图例。并有“钦天监绘制天文图”署名。
该天文图画法与中国传统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即其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排列,是“天外观天”的结果,是从北极点外向下俯视形成的天球图形。前人的天文图,如苏州天文图等,都是顺时针排列,是“天内观天”的结果,是观测者站在地面上向上仰观得到的图形。该蒙文天文图是一幅受西方天文学影响的中国式的天文图。该石刻蒙古文天文图是唯一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该寺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雍正十年(1732)赐名慈灯寺。乾隆时曾重修。研究者推测该图与当时钦天监的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