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态学 . 植被生态学 . 〔植被类型〕 . 草甸 . 高寒草甸

高寒草甸

/alpine meadow/
条目作者王德利李杰
条目作者王德利

王德利

李杰

李杰

最后更新 2024-02-23
浏览 267
最后更新 2024-02-23
浏览 26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耐寒的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形成的植物群落。在中国,一般是指以密丛短根茎地下芽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

英文名称
alpine meadow
所属学科
生态学

高寒草甸(图1、图2)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天山山脉及帕米尔高原等地区,是这些牧区的主要草地植被类型。高寒草甸多分布在海拔3200~5200米地带。其气候特点为:高寒、中湿,日照充分、紫外线辐射强,风大。在青藏高原东部,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水分充沛,湿润多雨,因气候的复杂性,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10℃,年降水量约400~500毫米。冬季有冰雪覆盖,即使最暖的月份也会出现霜冻和降雪。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所在的地形、部位多为山坡、高原面上缓丘、冰碛平台、宽谷和盆地等。母质多为残积-坡积物、坡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等。

图1 高寒草甸(李杰摄)图1 高寒草甸(李杰摄)

图2 高寒草甸景色(李杰摄)图2 高寒草甸景色(李杰摄)

高寒草甸的优势种多为密丛而根茎短的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等,并常伴生多种薹草和杂类草。高寒草甸植被高度为3~10厘米,盖度70%~90%,常为分散的片状存在。在邻近森林线上限的阳坡,还常有灌丛出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组分比较丰富,平均每平方米有15~25种植物。同时,草层低矮、结构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一般仅有草本一层,草群生长密集、覆盖度大、生长季节短、生物生产量低而外貌整齐。植被的种类组成以北极高山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成分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有高山嵩草、矮生嵩草、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大嵩草、短轴嵩草(Kobresia vidua)、喜马拉雅嵩草(Kobresia royleana)、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暗褐薹草(Carex atrofusc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高山龙胆(Gentiana algida)、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等,这些物种构成群落的建群种与主要伴生种。组成高寒草甸的多数物种,由于长期适应高寒气候而具有特殊丛生、莲座状、株矮、叶小、生长期短和营养繁殖等特征。在一般情况下,高寒草甸在青藏高原从东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趋于干旱,物种种类也逐渐减少。

高寒草甸的分布面积广泛。在青藏高原上高寒草甸面积有7×105平方千米,约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场的50%。高寒草甸草层低,草质良好,为良好的夏季牧场,适于牦牛、藏羊等畜群放牧。人类的过度放牧与气候变化因素导致草地退化,特别是高寒草甸的生产力严重下降,影响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增收。因此,应建立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以维系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生产功能。

  • 孙鸿烈.中国生态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吴征镒.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