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世界地理 . 欧洲 . 南欧 . 西班牙

西班牙

/The Kingdom of Spain/
条目作者陈嘉敏撰骆青葛岳静修订
条目作者陈嘉敏撰

陈嘉敏撰

骆青

骆青

葛岳静修订

葛岳静修订

最后更新 2023-09-02
浏览 793
最后更新 2023-09-02
浏览 79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南欧国家。全称西班牙王国。

英文名称
The Kingdom of Spain
原语种名称
Reino de España
全称
西班牙王国
所属大洲
欧洲
国土面积
505992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4639.75万(2019)
首都
马德里
政治体制
议会君主制
官方语言
西班牙语

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西北濒临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东北隔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和安道尔相连,东部和东南部濒地中海,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上的巴利阿里群岛和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总面积505992平方千米,其中海岸线长约7800千米。人口4639.75万(2019)。全国划分为17个自治区,下设50个省,8000多个市镇。首都马德里

西班牙概况

西班牙地图西班牙地图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之一。地质基础为海西皱褶地块。阿尔卑斯运动使伊比利亚半岛断裂和变形,并形成位于西班牙中部的梅塞塔高原,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平均高度为600~800米,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断块山地东西横穿高原,中央山脉为最高大的断块山,延伸约700千米,将高原分为南北两大盆地:老卡斯蒂利亚盆地(海拔800米)和新卡斯蒂利亚盆地(海拔600米)。高原东高西低,河流西泻下切,在高原西部发育了狭长深邃的峡谷。高原南部镶有佩尼韦蒂科山脉,最高峰是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常年冰雪覆盖,为西班牙最高点。高原东北边缘为伊比利亚山脉,其北侧为埃布罗河流域的阿拉贡平原。半岛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和坎塔布连山脉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西北为加利西亚丘陵,因地体沉降形成里亚斯式海岸。西班牙中部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境内河流众多,分属比斯开湾、大西洋和地中海斜面。最长河流为塔霍河,其次为杜罗河、埃布罗河、瓜迪亚纳河和瓜达尔基维尔河。除北部外,河流的流量都不大,且水位季节变化极大。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自然资源中有色金属矿丰富,主要有铁、铅、锌、汞、锰、锑、钨、铀等,汞储量居世界首位;此外还有煤、油页岩、钾盐、石盐、硫、磷灰石、石墨、滑石、晶石和砂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能源矿较贫乏。森林总面积15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主要树种为栓皮栎、山毛榉、槭、栗等。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金枪鱼、沙丁鱼、鳕鱼等。

西班牙地形图西班牙地形图

公元前9~前8世纪凯尔特人越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半岛。前8世纪起先后受古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15世纪“光复运动”胜利后,建立了卡斯蒂利亚和阿尔贡两个基督教王国。1492年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15~16世纪成为海上殖民强国,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拥有大片殖民地。1580年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国势日衰。19世纪经过4次资产阶级革命,在1873年成立西班牙第一共和国。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后,殖民地丧失殆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严守中立。1931年推翻了王朝统治,建立第二共和国。1936年爆发内战,F.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1892~1975)夺取了政权,于1939年任国家元首,建立独裁统治。1947年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家。1975年佛朗哥病死,原王室后裔,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ⅩⅢ,1886~1941)之孙J.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1938~ )成为国王。1978年宣布实行国会君主制。

居民主要为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亚人),约占人口70.2%,其余为加泰罗尼亚人(18.8%)、巴斯克人(8.2%)、加利西亚人(2.3%)等。2019年人口年增长率为0.09%,人口平均寿命男、女分别为80.6岁和86.04岁(2019)。全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92人,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3,内陆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化程度较高,城镇人口比重约占75%以上。2019年首都马德里人口约325.59万,其次为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塞维利亚、萨拉戈萨、马拉加等。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巴伦西亚、纳瓦拉和巴利阿里群岛6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在本地区同为官方语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1978年12月29日生效的新宪法规定,西班牙是社会与民主的法治国家,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采取世袭制,由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众议院为立法机构,参议院为地区代表院,议员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司法领导机构为司法总委员会,由20名成员组成,最高法院院长兼任主席,任期5年;分设司法法院和行政法院。政党众多。执政党为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其他主要政党还有人民党、西班牙共产党、加泰罗尼亚民主统一、巴斯克民族主义党等。

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欧洲经济落后的农业国。战后,政府推行引进外资、经济自由化的政策,经济发展很快。1960~197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为西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73年后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后,经济发展又出现高潮。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并陷入衰退。其后在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回升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13864亿欧元。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23.2%和74.2%。其中工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0%~30%。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280亿美元。

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为世界主要的汽车和钢铁生产国家之一。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甜菜、向日葵、水果和各种蔬菜等。葡萄、橄榄、柑橘等水果占有突出地位,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软木生产仅次于葡萄牙,居世界第二位。畜牧业中乳牛业比较发达,高原地区以养羊业为主,梅塞塔高原也是著名的细毛羊美利奴羊的原产地。渔业居南欧各国之首,2017年渔业产量约120万吨,其中海洋渔业占75%,主要捕捞金枪鱼、沙丁鱼、鳕鱼等。2017年农、林、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旅游业发达,有“旅游王国”之称。2018年接待外国游客达8280万人次,旅游净收入752.5亿欧元。著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黄金海岸等。

交通运输业发达。境内铁路总长18718千米,其中高速铁路3100千米,普通铁路15618千米;公路总长683000千米。2018年客运量为5.07亿人次。拥有主要港口45个,主要有巴塞罗那、毕尔巴鄂、塔拉戈纳、阿尔赫西拉斯等。全国共有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帕尔马·德马略卡机场和巴塞罗那机场等59个机场。

2018年进口贸易总额3387.9亿欧元,出口总额2958.7亿欧元,逆差430.2亿欧元。主要进口石油、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消费品;主要出口汽车、钢材、化工产品、皮革制品、纺织品、葡萄酒和橄榄油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

全国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6~16岁)。年教育费用约500亿欧元,约占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1%,其中大部分为公共部门的投资。主要高等学府有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等。全国出版报纸146种,全国性杂志170种,主要报纸有《国家报》《阿贝赛报》《世界报》《加泰罗尼亚报》和《先锋报》等。主要通讯社有3家,1939年1月创办的埃菲社为官方通讯社,另外还有私营的欧洲通讯社和罗戈斯通讯社。广播电视总局统管电台、电视台。全国共有224家电台,主要有西班牙国家广播电台和私营的西班牙广播公司、洲际电台、西班牙人民广播电台。除国家电视台外,还有安达卢西亚、加泰罗尼亚、加里西亚、巴斯克和马德里等地方电视台。

全国拥有许多王宫、教堂和城堡等名胜,截至2012年,有44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西班牙古文明的杰出遗产。如圣马丁·皮纳里奥教堂、耶斯科略修道院、阿维拉的古城墙、塞哥维亚古老的水道桥、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格尔公园和艺术家朱拉之家等。西班牙民风民俗古老独特,丰富多彩,如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斗牛、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以及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和民族节日(马德里的鸽子节、加泰罗尼亚的马约尔节、巴伦西亚的法雅节、潘普洛纳城的奔牛节等),是西班牙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西班牙对外奉行“和平、裁军、保护人权、国际合作与团结”为主导原则的“欧洲化、西方化、民主化”的外交政策,以推进欧洲一体化为基石,积极参与欧盟建设,以发展与拉丁美洲和马格里布国家关系为重点,重视发展与地中海国家的合作,保持同美国的战略联盟关系,开展全方位的外交。1955年加入联合国。与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外交、领事和商务关系。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并成为首批欧元区成员国之一。1973年3月9日同中国建交。

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的雪后风光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的雪后风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