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历史学 . 中国历史 . 史学史 . 〔古代部分〕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家与史书〕

魏徵

/Wei Zheng/
最后更新 2023-11-07
浏览 345
最后更新 2023-11-07
浏览 3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580~643-02-11)

中国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字玄成。

英文名称
Wei Zheng
玄成
籍贯
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
出生日期
580
去世日期
643-02-11
代表作品
《群书治要》

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少时虽然孤苦贫寒,但却能胸怀大志,勤于向学,尤其留心纵横之学。值隋末战乱,投奔瓦岗起义军,为李密掌书记。武德元年(618),随李密投奔李渊,四年,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相继任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谏议大夫、给事中、尚书右丞等职。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纂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代史”,秘书监魏徵主修隋史并协助房玄龄“总监诸代史”,撰写《隋书》序论及梁、陈、齐诸史总论。十年,五代史告成,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十六年,为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故。十七年正月十七日,卒于家中,享年64岁。

魏徵为官敢于犯颜直谏,言论见于《贞观政要》。他还奉命编纂《群书治要》50卷,主要采录经史百家中的嘉言善语和明王暗君之迹,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以资统治者借鉴。魏徵的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隋书》等五代史的史论中,其中既有“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历史观,也有取鉴资治的鉴戒史学意识。魏徴强调史家撰述应该坚持直书实录的原则,如在《隋书·经籍志》的总序中就极力表彰春秋时期的晋国董狐、齐国太史和南史等秉笔直书的史官,并要求史官做到“不虚美,不隐恶,故得有所惩劝”,他还在《隋书》的史论中批评曲笔的王劭之流有损史家的操守。精辟的史论,以史资政的卓越贡献,以及深刻而敏锐的忧患意识,使得魏徵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旧唐书》本传记载“时称良史”。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