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索托四周为南非共和国所环抱。面积约3.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14万(2021)。全国划分为10个行政区,主要由社区理事会理事管理地方行政事务。首都马塞卢。
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全称莱索托王国。
莱索托独立前称巴苏陀兰。17世纪后遭受荷兰、英国殖民者侵入。19世纪初,巴苏陀族大酋长莫舒舒一世统一各部族,建立了王国。为抵抗布尔人(荷裔南非人)的入侵,国王于1843年接受了英国的“保护”。1868年英国正式宣布巴苏陀兰为其“保护地”,并于1871年将其并入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1884年英国又宣布巴苏陀兰为其“高级专员领地”。1878~1881年,索托人举行大规模抗英起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52年成立巴苏陀兰大会党,广泛开展斗争。1965年成立内部自治政府。1966年10月4日宣布独立,定名莱索托王国,莫舒舒二世为国王。
莱索托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1986年1月20日发生军事政变,莱哈尼耶少将接管政权。1990年莱哈尼耶改组政府。11月6日莫舒舒二世被废黜,由其长子莫哈托王子继位,称莱齐耶三世。1993年军政府“还政于民”,举行第二次大选,1998年5月举行第三次大选,民主大会党获胜。其间,执政党与反对党分歧加剧。经过政治对话,2002年5月按照混合选举模式顺利举行大选。民主大会党获胜,继续贯彻“稳定、发展、良政”的施政方针。2012年6月,全巴索托大会党领袖莫措阿哈·托马斯·塔巴内正式就任首相。2014年以来,莱索托执政联盟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政治、安全形势发生剧变,联合政府走向解体。经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调解,2015年2月莱索托提前大选组成七党联合政府。2017年6月3日,全巴索托大会党、民主人士联盟、巴索托国民党、莱索托改革大会党组成的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胜出,组成新一届政府。塔巴内再次出任首相,民主人士联盟领袖莫莱莱基任副首相。2019年11月,莱索托国家改革进程取得重要进展,由对话磋商进入落实阶段。2020年5月,塔巴内正式宣布辞职,财政大臣、全巴索托大会党国民议会议员穆凯齐·马乔罗出任首相。
现行宪法于1993年3月颁布生效。宪法规定:国王为国家元首和立宪君主,内阁为行政机构,首相为政府首脑。2020年4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首相在国民议会通过对其不信任动议时可单方面建议国王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的权力。议会实行两院制。参议院有31个席位,由国王根据首相意愿指定10名议员和21名大酋长组成。众议院由120名议员组成,议员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现有30个政党,主要政党有全巴索托大会党、民主大会党、莱索托民主大会党、民主人士联盟和巴索托国民党。
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约70人,多集中于西部狭长低地。莱索托是世界上艾滋病毒及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2019年11月,美国发布莱索托受艾滋病影响评估报告,报告显示莱索托成人艾滋病感染率为25.6%,其中女性感染率为30.4%,男性感染率为20.8%。最早的土著是科伊桑人,10世纪前受班图尼格罗人的迁入和排挤已离境。12~14世纪,索托人迁入,成为主体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7.7%。另有少量欧洲人和亚洲人。塞苏陀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均有文字。约90%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国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成人识字率为89.6%,初级教育普及率达69.3%。从2000年起,小学开始逐步实行免费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现有莱索托大学和与马来西亚合作创办的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2所高等学府,另有2所学院和4所技术学校。英文报纸主要有《公众眼报》《时代报》《镜报》《观察家》和《今日莱索托》等,塞苏陀文主要有《摩洛蒂》《摩索托》等10家报刊。《舒舒妇女杂志》为英文季刊,1991年由新闻和广播部创办并发行全国。莱索托通讯社于198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建立。莱索托电台和电视台用塞苏陀语和英语播放。
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地区政治事务和经济合作,主张与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兰特货币区等地区组织成员国。在立足南共体的基础上,加强与欧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关系,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和中、日、韩等东北亚及北欧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与国际事务,大力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1983年4月30日与中国建交。1990年4月7日,中国中止同莱索托的外交关系。1994年1月12日,中莱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脉西坡。地形以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德拉肯斯山多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塔巴纳恩特莱尼亚纳山海拔3482米,是全国最高峰。中部马洛蒂山脉纵贯南北,与德拉肯斯山交会处海拔2700~3200米,为奥兰治河与图盖拉河分水岭,水力资源丰富。西部为起伏的丘陵;沿西部边界有一条宽约40千米的狭长低地,是主要农耕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月平均气温15~25℃,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7℃;年降水量650~750毫米,10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5~9月为旱季。
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贫乏,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和服装加工出口为主,粮食不能自给。侨汇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钻石开采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1136美元、经济增长率为1%。货币名称洛蒂,复数为马洛蒂,与南非兰特挂钩等值。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占用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由于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原因,农业连年歉收,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作物为玉米、高粱、小麦、豆类。全国66%土地可供放牧,草场广阔,牧业占有较重要地位,是非洲羊毛重要生产国之一。主要牲畜为羊、牛。2015年以来,莱索托连年遭遇旱灾;2019年至少7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同年10月政府宣布国家进入旱灾紧急状态。工业以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为主,生产成衣、制革、食品、饮料、建材、家具、电子等。自2000年以来,随着欧美相继向莱索托开放无关税、无配额的市场,纺织、服装、制鞋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出口加工产业发展迅速,成衣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装加工业面临困境,出口下降,多家工厂停产或关闭。境内的高原水利工程于1991年动工,是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出资兴建。该工程第一阶段已竣工,莱索托通过向南非输水每年创造可观收入,并可解决自身电力需求。采矿以钻石开采为主,另有少量煤、方铅、石英、玛瑙及铀蕴藏,但不具商业开采价值。国家鼓励发展旅游业。有山区度假村和国家公园,大部分旅游者来自南非。高原水利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滑雪成为新兴旅游项目。交通运输主要依靠连接全国的公路网,公路总长7436千米,其中柏油路1 189千米、砂石路3793千米、土路2454千米。无独立铁路系统,仅有南非延伸至马塞卢的铁路2.6千米。首都马塞卢国际机场可起降中型民航客机。国际航线通向南非、莫桑比克、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斯威士兰。全国另有小机场30余个。
2020年外贸总额24.5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8.73亿美元、进口额15.86亿美元。主要进口食品、燃料、机械等,主要出口马海毛、羊毛、毛纺织品和牲畜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南非。双边援助主要由美国、爱尔兰、日本、德国等国提供,多边援助主要来自欧盟、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宣布莱索托获批准加入贸易便利化协议(T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