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注意 . 双加工理论

负启动效应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条目作者张林

张林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9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9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性下降的现象。又称抑制性启动效应。

英文名称
negative priming effect
又称
抑制性启动效应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W.T.尼尔于1977年提出。一般指当前一个刺激中的干扰作为后一个刺激中的目标项呈现时出现的抑制作用,即当上次显示(启动实验)中被忽略的干扰项成为下次显示(探测实验)中的目标项时,被试对该目标项的反应时会增长。

关于负启动效应的解释主要有5种:①反应压制。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J.R.斯特鲁普开展启动实验,认为在启动显示中由于对色字字义反应的阻止,使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对启动字义相同墨水色的反应可得性减少,他们把这种负启动效应归于外显反应的压制。②认知去活化。尼尔等人认为,若在启动显示中有一个认知表征去活化,那么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把这一去活化的表征再作为目标重新激活是很困难的。③编码协调。美国心理学家D.G.洛于1979年指出,负启动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被试对在探测显示中看到的目标是否是真正的目标产生了混淆。④认知阻塞。美国心理学家S.P.蒂珀于1985年提出。被忽略刺激的表征并不是本身的去活化,而是被阻止进入反应机制,在特定条件下,这种阻止可以被解除,允许从较低水平的持续激活中出现促进效应。⑤刺激-反应(S-R)映射。1995年,尼尔等人在定位作业的实验中发现,只有当启动和探测实验以相同映射规则要求时负启动才产生,即在定位作业中负启动与刺激-反应一致性有很强的交互作用。

  •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张学民.实验心理学.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