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神经心理学 . 〔临床症状〕 . 失认症

面孔失认症

/prosopagnosia/
条目作者于兰冰

于兰冰

最后更新 2023-07-07
浏览 270
最后更新 2023-07-07
浏览 27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不能识别或辨认先前熟悉者面孔的视觉失认症。

英文名称
prosopagnosia
所属学科
心理学

面孔失认症表现为能够很好地辨别出每个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器官及其特点,但对其整体的识别却出现功能下降或功能障碍。对非常熟悉的人的面孔也没有任何的熟悉感。面部失认症患者严重时对自己的面部都无法识别,使正常的社交活动无法进行。对大部分患者来说,除了面部识别障碍外,对各种熟悉的建筑物、花卉、机械或动物等物体中的个体识别都有可能出现困难。但有一部分患者,除了识别面孔外,识别其他物体的能力可能也相当完好,并且很多面孔失认症患者阅读也毫无困难。

面孔失认症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损伤性两大类。①先天性面孔失认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其病因尚不清楚。②后天损伤性面孔失认症。其病因依据神经解剖学基础,感知型面孔失认症可能是由于右侧的梭状回面孔区中部中断,而联想型面孔失认障碍可能是由于颞叶前部的病变。其原因或是面部的感知与记忆之间联系中断,或是面部记忆的缺失。损伤引起面孔失认症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颞枕皮质腹内侧区域的损伤,这些区域包括舌回、梭状回和海马旁回及颞叶的前大部分。正常人的功能成像研究已证实了这些区域在面孔知觉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面孔失认症尚没有明确的治疗与预防的方法。通过让患者不断重复接触特定的面孔和物体可以使患者发生记忆重组。通过长期反复的刺激,有希望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

  • GRÜTER T, GRÜTER M, CARBON C C.Neural and genetic foundations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prosopagnosia.Journal of Neuropsychology,2008,2(1):79–97.
  • RICHLER J J, CHEUNG O S, GAUTHIER I.Holistic processing predicts face recognition.Psychol Sci,2011,22(4):464-471.
  • BARTON J J S, CHERKASOVA M V, PRESS D Z, et al.Perceptual functions in prosopagnosia.Perception,2004,33(8):93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