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症主要有先天性失乐症(出生后即存在的音乐处理异常)和获得性失乐症(脑损伤后常见障碍)两类。研究显示,先天性失乐症不能很好地进行音调辨别,患病率为4%,而获得性失乐症患者的表现可有多种形式,患者可能在进行言语加工时无法产生乐音,更像是失语性语言选择的丧失,但有时仍可唱歌,其他形式还包括可影响特异的音乐亚加工过程受影响。诊断失乐症可采用蒙特利尔失歌症系列测评量表(MBEA)及相关影像学技术检查。
研究表明,失乐症是节奏、旋律及音乐情感加工间联系的丧失,还可能包括其他技能联系间的损伤。初级听觉皮质、次级听觉皮质、边缘系统以及其他皮质功能的衰退、神经联系的障碍及功能可塑性问题均可导致失乐症。
大脑颞叶分析音乐相关成分有两个通路:①基于持续时间,将不间断的音乐序列分割为时序事件。②将时序事件进行分组,成为可理解的、可执行的音乐节拍。节奏辨别研究揭示右侧颞叶听皮质负责时序分割,左侧颞叶听皮质负责时序分组。其他研究还发现运动皮质区参与韵律感知和产生。因此,双侧颞叶皮质和运动中枢间的网络产生障碍可导致先天性和获得性失乐症。
失乐症的特异性治疗效果尚不明显,可试行音调区别技术训练和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