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农学 . 草业科学 . 草地保护 . 草原鼠害 . 草原啮齿动物 . 阿拉善黄鼠

阿拉善黄鼠

/Alashan ground squirrel/
条目作者付和平

付和平

最后更新 2024-05-12
浏览 217
最后更新 2024-05-12
浏览 2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啮齿目松鼠科黄鼠属的一种。俗称大眼贼、豆鼠子。

英文名称
Alashan ground squirrel
拉丁文名称
Spermophilus alaschanicus
俗称
大眼贼、豆鼠子
啮齿目
松鼠科
黄鼠属
所属学科
草业科学

王应祥于2003年将阿拉善黄鼠列为独立种。威尔逊[注]等于2005年,郑智民等于2008年也将其列为独立种。许多中国啮齿动物研究者认为,草原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与阿拉善黄鼠是同物异名,或者阿拉善黄鼠只是亚种分化,对阿拉善黄鼠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付和平等于2009年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南部典型荒漠区阿拉善黄鼠模式产地标本染色体核型研究,确认阿拉善黄鼠作为独立种成立。魏辅文等于2021年将其列为独立种。

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西北部、新疆北部、青海。

体长182~198毫米。尾长55~66毫米,尾毛蓬松。头大,眼大而圆,耳壳短小,呈嵴状。前足踇趾不显著,但有小爪,其他各趾均正常,爪色黑而强壮。雌体乳头4对。

下颌、咽喉部及眼睛周围白色,背毛沙黄色,毛尖黄色,毛基灰黑色,背毛与腹毛界线明显,在体侧中央较为平直,腹毛较背毛长,毛尖淡黄色,毛基灰黑色,尾毛上下一色,为沙黄色,无黑色环纹间隔。颅骨呈椭圆形,吻端略尖。眶上嵴基部的前端有缺口,无人字嵴。听泡的纵轴大于横轴,门齿狭扁。颅全长42.50~43.86毫米,上齿隙长8.63~9.93毫米,听泡长9.47~10.33毫米,听泡宽6.90~8.32毫米,颧宽27.40~28.48毫米。

头骨的眶间较宽,眼眶上缘略向上拱起,且在其眶间形成马鞍形的凹陷;上门齿内侧基部无明显的门齿坑。下颌、咽喉部及眼睛周围白色;背毛与腹毛界线明显,在体侧中央较为平直,腹毛较背毛长;尾毛上下一色,为沙黄色,无黑色环纹间隔。雌体具乳头4对。

喜独居,洞穴分冬眠洞和临时洞两类。冬眠洞的洞口圆滑,直径6厘米左右。有些地区的洞口有小土丘,有的地区则无。洞口入地的洞道,起初斜行,而后近乎垂直,接着再斜行一段入巢。洞深多数在结冰线以下,一般为105~180厘米,有的深达215厘米以上。洞中有巢室和厕所,巢的直径可达20厘米。窝内絮有较为柔软的植物,有的还有羊毛等杂物。厕所常在洞口的一侧,是一个膨大的盲洞。冬眠洞是供其冬眠、产仔和哺乳时使用。临时洞的洞径8厘米左右,呈不规则圆形,洞道斜行,长45~90厘米,这类洞常为临时窜洞或因受惊扰而避难之用。阿拉善黄鼠的挖掘能力很强,一般10分钟内就能挖一个可容纳身体的洞穴。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一定比例的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喜食植物的种类与环境提供的植物种类有很大关系。在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主要以小灌木、禾本科牧草和幼嫩杂类草,以及植物种子为食物。具冬眠习性,在阿拉善地区种群越冬个体从10月开始,陆续冬眠。次年3月中旬开始陆续出蛰,出蛰过程先雄后雌。阿拉善黄鼠是白昼活动的鼠类,每天日出开始出洞活动。一般春、秋季中午时分会出现活动高峰,夏季往往避开炎热的正午,在晨昏出现活动高峰。

1年繁殖1次,繁殖季节比较集中。在阿拉善地区3月中旬出蛰以后即进入交配期,4月中旬可发现孕鼠,当年幼鼠最早于6月中旬开始出洞,大多数幼鼠在7月开始分居独立生活。

阿拉善黄鼠对农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以植物的幼嫩部分和种子为食,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春季,阿拉善黄鼠常吃草根和播下的牧草和作物种子,致使牧草不能发芽,作物缺苗断垄。夏季,植物拔节之后,咬断茎秆取食嫩枝叶,俗称“放排”,每遇干旱,危害更为严重。由于阿拉善黄鼠的挖掘活动,常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它们的洞穴常挖在田边地埂,易引起田间灌水流失,甚至使堤坝溃决,引起严重水灾。对沙地造林和防护林建设有危害。阿拉善黄鼠还是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鼠害之一。

化学防治。阿拉善黄鼠出蛰后因体内脂肪大量消耗,急于觅食补充营养,此时可用溴敌隆或C型肉毒梭菌素等低毒毒饵进行防治。防治时间应在4月中旬,投放毒饵太早,阿拉善黄鼠没有大量出蛰,投放毒饵太晚,则大量草地植物萌发,影响对毒饵的取食。其次,4月中旬正是阿拉善黄鼠求偶交配、妊娠时期,杀死1只鼠就等于灭掉其他时期5~7只阿拉善黄鼠。掌握好防治的有利时机是化学防治的重要环节。

生物防治。阿拉善黄鼠既是草原害鼠,又传播鼠疫等鼠传疾病,也是许多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应当大力开展生物灭鼠工作,利用天敌控制害鼠。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的力度,保护狐、鼬、猛禽等天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天敌动物数量,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设置招鹰架、人工驯养狐狸放归自然等措施,最终达到生物控制的目标。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