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工业地理学 . 国际生产一体化 .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68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6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外国投资者以获取长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在另一个国家直接进行企业投资的行为。又称国际直接投资。简称FDI。

英文名称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简称
FDI
又称
国际直接投资
所属学科
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投资的一个方面,与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金融市场购买外国证券的投资)不同,具备一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不同国家或国际机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认定标准不同。比如,美国商务部将对外持有25%的股份作为划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的界限;日本把在外国企业中出资比例占25%以上的投资或贷款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处理;在中国的认定,也是外国合营者在中外合资企业中所占投资份额一般不低于25%;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要在被投资的企业中占有10%以上的所有权才具有直接投资的资格。

根据资本的接受和输出,外商直接投资可分为外国资本进入本国,以及本国资本进入外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可分为新建(绿地投资)、合资、并购三种,具体包括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跨国公司建立跨国合资企业,即联合经营;跨国公司以并购方式购买已有东道国企业的股权进入该国市场。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殖民时代,欧洲是对外投资的主体,并且对外间接投资占主要部分。殖民时代后期,美国加入该行列,使投资来源呈现双极化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欧洲国家在国际对外投资中的地位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美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崛起,外商直接投资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兴起,90年代后期,中国也加入对外直接投资行列。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有多种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如R.弗农(Raymond Vernon,1916~1999,美国)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S.H.海默(Stephen Herbert Hymer,1934~1974,美国)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P.J.巴克莱(Peter J. Buckley,英国)和M.卡森(Mark Casson,英国)及A.M.拉格曼(Alan M. Rugman,1945~2014,加拿大)提出的内部化理论、J.H.邓宁(John Harry Dunning,1927~2009,英国)提出的折中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对象开始发生变化,相继形成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比如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和L.J.威尔斯(Louis J. Wells,美国)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等。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上重要的投资方式,不仅为投资方与被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带来经济利益,还能有效推动东道国在科学技术、经营技能、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进步,有助于东道国拓宽发展渠道,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在给东道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本地生产成本的升高、对东道国本土企业发展的限制,以及由于产业转移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等。因此,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应遵守国际间的合作规范及各国的政策法律规定,互惠共赢。

  • 崔新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 武海峰,陆晓阳.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