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内科学 . 〔心血管〕

心尖搏动

/apical impulse/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13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1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的现象。

英文名称
apical impulse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正常人在坐位时,其心尖搏动的位置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厘米处,搏动范围直径2.0~2.5厘米,距正中线7.0~9.0厘米。体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可受多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2.0~3.0厘米;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厘米。肥胖体型者、小儿及妊娠时,其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若体型瘦长(特别是处于站立或坐位),其横膈下移,使心脏呈垂位,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

病理性因素:有心脏因素(如心脏增大)或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膈位置改变)。

 病理性因素导致心尖搏动位置改变

病理性因素

心尖搏动移位

临床常见疾病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向左下移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右心室增大

向左侧移位

二尖瓣狭窄等

心室和右心室增大

向左下移位,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

扩张性心肌病等

右位心

心尖搏动位于右侧胸壁

先天性右位心

心脏以外的因素



纵隔移位

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

心尖搏动移向病变对侧

一侧胸膜增厚或肺不张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

移位

心尖搏动向左外侧移位

心尖搏动移向内下,可达第6肋间

大量腹水,膈肌抬高

严重肺气肿等,膈肌下移使心脏垂位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也受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影响。生理情况下,胸壁肥厚、乳房悬垂、肋间隙狭窄时心尖搏动较弱,搏动范围也缩小。胸壁薄或肋间隙增宽时心尖搏动相应增强,范围也较大。另外,剧烈运动与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也随之增强。病理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增加也可使心尖搏动增强(如高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然而,心尖搏动减弱除考虑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尚应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心肌收缩力下降可见于扩张性心肌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其他造成心尖搏动减弱的心脏因素有: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心脏与前胸壁距离增加使心尖搏动减弱。其他造成心尖搏动减弱的心脏以外的病理性影响因素有: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或气胸等。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另外,由于重度右室肥大所致心脏顺钟向转位,而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

  • 万学红.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