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录放机以硬磁性材料为载体,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载体上,并且可以重复播放。家用录音机大多为盒式磁带录音机,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流行。
1877年爱迪生发明锡箔式留声机,实现了人类录音和播放录音的愿望。为了改善留声机机械录音方式,1898年,丹麦科学家V.波尔森[注]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磁性录音机,但因其录音需要高质量钢丝和钢带,影响了该机的普及。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尔本和无线电信两家公司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有氧化铁涂层的塑料带,把四氧化三铁的黑色磁性粉末和黏合剂混合在一起涂在纸带上,完善了第一台录音机。1936年,伦敦爱乐乐团管弦乐演出,成为世界上第一场被磁带录音机记录的音乐会。1963年,飞利浦公司的荷兰工程师L.奥登司[注]发明了可以装进口袋里的卡式磁带,每一面可容纳30到45分钟的立体声音乐。随后,飞利浦公司又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盒式录音机(飞利浦el3302),该机迅速在家用市场普及。197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Walkman随身听(TPS-L2),这种袖珍式卡带录音机一经上市,便受到了全球范围的欢迎,同时也让磁带的流行更加广泛。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CD的出现,磁带播放机的市场逐渐萎缩。
1951年和1953年,中国上海钟声电工社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钢丝录音机和磁带录音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录音机企业和产量都实现了量的积累,品种也从盒式收录机向组合音响、激光唱机、家庭影院等一路扩展。1982年,江苏盐城燕舞集团研制出“燕舞”牌收录机,随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销量连续8年居全国收录机行业首位,1993年,燕舞收录机的销售额高达4.4个亿。20世纪90年代后期,磁带录放机的市场逐渐被新兴的便携式收录设备复读机占领。随着音乐载体及数字声音技术的发展,磁带录放机逐步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