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地级市。截至2020年末,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辖区涉及岛屿与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25人(2020)。市人民政府驻三沙市永兴岛。
三沙市
中国海南省辖地级市。
- 英文名称
- Sansha Shi
- 行政归属
- 海南省
- 面积
- 200多万平方千米
- 人口
- 925人(2020)
- 政府驻地
- 三沙市永兴岛
- 气候类型
-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气温
- 28.8℃
- 降水量
- 1500~1900毫米
- 著名景点
- 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等
先秦时期,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属百越地。秦朝时期,中央政权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所辖之地含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汉朝时期,设立了儋耳、朱崖等九郡,其中儋耳、朱崖两郡在海南省。东晋时,南海郡太守鲍靓定期巡视南海和南海诸岛。南朝时,宋武帝刘裕与卢循在其所辖的南海诸岛进行了一场战斗。隋朝,使臣常骏、王君政出使时航程经西沙群岛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岛西侧。唐朝,振州疆域已拓至西沙群岛。宋代承袭隋唐时代行政建制对南海岛礁管辖。元朝延续宋朝之制,中国地方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进行管理。元朝的《广舆图》绘有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已列入中国版图。明朝时,南海的行政区划已日趋稳定,中国政府不仅将其完全列入版图,而且进一步确认它属于琼州府管辖范围。万州辖有“长沙、石塘”。清朝,南海诸岛,属琼州府万州辖下。中华民国后,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三亚市)管辖。二战时期,日本侵占西沙和南沙太平岛。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派海军“永兴”“中建”两舰接管了西沙群岛,建立收复西沙纪念碑。1947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隶属海南岛特别行政区。1950年,海南岛解放。在行政区划上,南海诸岛仍然属于广东省,行政关系隶属于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59年,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管辖。1988年,划归新成立的海南省管辖。2012年,撤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建立地级三沙市,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三沙市地处中国南海,南海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隆起高地和深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自外围至中心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中央海盆,呈近似同心圆式的3层环状结构。地貌景观全部由珊瑚礁地貌构成,根据与海平面的高差分为岛屿、沙洲、礁、暗滩、暗沙等类型。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28.8℃左右,年平均雨量在1500~1900毫米,南沙群岛则达2800多毫米。三沙市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渔业资源、海洋植物资源等。矿产资源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以及热液矿床。境内能源资源丰富,据估算,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其中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蕴藏的油气资源储潜量为700多亿吨。其中,石油储潜量为292亿吨,天然气储潜量为58万亿立方米。海底还蕴藏巨大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其总量643.5~772.2亿吨油当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就有11个可燃冰体,预测储藏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三沙市渔业资源的潜在渔获量为650~700万吨/年,其中,水深500米以浅的南海陆架区(含北部湾)水域潜在渔获量约500万吨/年,西南中沙礁盘水域潜在渔获量约100万吨/年,南沙南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潜在渔获量约30万吨/年。
三沙市交通最大特色是以海运与空运为主。西沙群岛永兴岛机场于1991年建成,是一座军民两用机场,已开通至海口的民航航线一条。此外,永兴岛还拥有两个港口及一个渔政基地,可停靠5000吨级船只,永兴港正在升级改造,有一条“文昌—三沙”的轮船在开展营运。近年来,国家又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上修建了三座机场,改善了南沙诸岛的交通状况。
近年来,三沙市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2013年7月,位于永兴岛的三沙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截至2013年底,三沙市还建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海水淡化厂等。三沙市永兴学校相关配套设施于2015年12月投入使用。学校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包含学校、档案馆、水下考古中心等,学校现阶段开设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培训等内容。
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众多岛屿上有中国古人活动遗迹。三沙市已经确认的文物32处,其中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华光礁1号沉船及其出土文物充分反映出南宋早期中国的文化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