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口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9°57′~20°05′,东经110°10′~110°23′。截至2020年末,辖白龙街道、蓝天街道、和平南街道、海府街道、博爱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路街道、新埠街道9个街道,灵山镇、演丰镇、三江镇、大致坡镇4个镇。面积5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30万(2020),包括汉族、黎族、苗族、壮族、满族、土家族等20余个民族。地区生产总值505.64亿元(2021)。区人民政府驻海口市美兰区振兴路8号。
美兰区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辖区。
- 英文名称
- Meilan Qu
- 行政归属
- 海南省海口市
- 面积
- 581平方千米
- 人口
- 85.30万(2020)
- 主要民族
- 汉族、黎族、苗族、壮族、满族、土家族等
- 地区生产总值
- 505.64亿元(2021)
- 政府驻地
- 海口市美兰区振兴路8号
- 气候类型
-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气温
- 23.3℃
- 降水量
- 1639毫米
- 著名景点
- 海口白沙门公园、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
美兰区前身为振东区,位于海口旧城中心(面积占据旧城区域的三分之二)。海口最早的街道、村庄、商埠、商业区,都孕育形成于辖区内的白沙津。白沙津,也称白沙港、白沙门港、白沙渡,又名神应港。在宋朝已是“商舟所聚处”。民国以后,白沙坊仍是白沙八村乡政府所在地。1933年,此地属琼山县第十一区的永安镇、新埠乡、海甸乡、白沙乡。1934年,琼山县撤销乡镇,成立乡团局,此地分属永安、白沙、甸埠3个乡团局。1940年,地属永安镇,辖白沙、海甸、新埠3个乡。1950年,此地归属永安镇、白沙乡、甸埠乡。同年12月,分属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和第三区人民政府。1960年,成立中区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称为东区人民公社。1962年1月,分别成立振东、博爱人民公社。1967年8月,振东公社改称立新公社,博爱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1974年2月,撤社建区,立新、红岛公社合并成立立新区革命委员会。1982年10月,分别成立振东区人民政府、博爱区人民政府。1990年,成立海口市振东区为县级市辖区。2002年10月,由原振东区与原琼山市江东四镇合并组成美兰区。
地貌以滨海台地与平原地貌为主,主要为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全区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北部还有南渡江入海口。主要河流有南渡江(美兰境内段)、美舍河、海甸溪、鸭尾溪、演丰东河、演丰西河、东寨港出海、芙蓉河、罗梧溪、红化溪、罗牛溪、美敏溪(也称南阳河)、演洲河、美浑溪、美帖溪等10余条河流。区内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23.3℃,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年平均日照对数2225.2小时,年无霜期346天,每年4~10月是热带风暴、台风活跃季节。
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砖红壤土、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沙土5大类。辖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980多科,其中海南特有种40多种。境内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201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36种、鸟类119种、兽类24种。周边海域有鱼类记录57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鳗鲡、石斑鱼、鲈鲷鱼等。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包括建筑用玄武岩石材、黏土矿等。
美兰区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为瓜菜、热带水果、花卉等,养殖业为家禽养殖以及海水养殖。工业主要有木制品加工、铝制品加工、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产业。商业、批发零售、物流服务、房地产、游艇等现代服务业也是区内的主要经济支柱。
交通较发达,海口—文昌高速公路、绕城高速穿过境内,国道223(海口—三亚)的起点位于境内,海南环岛高铁穿过辖区并设有美兰高铁站。此外,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位于辖区内。
民俗文化丰富,海南军坡节、竹竿舞等都是区内的民俗文化。琼剧、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木偶戏(三江公仔戏)、海南斋戏、妈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有海口白沙门公园、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境内还建有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