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出师北伐。6月4日,张作霖在撤回关外途中于沈阳西郊皇姑屯被日军炸死。8日,北伐军进驻北京,安国军政府宣告覆灭。蒋介石随即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东三省统一问题,并得到张学良的响应。7月2日,张学良派代表前往北平与蒋介石谈判和平统一问题,双方议定于19日在热河宣布易帜,东三省以24日为易帜最后期限。后因日本干涉,所提停止进兵热河等条件又遭蒋拒绝,张学良暗生怨意,未兑现承诺,宣布易帜延期3个月。9月,为打破谈判僵局,蒋暂时搁置热河军事问题,联合张学良解决了关内直鲁残军问题。随后,又向张学良提出双十节前易帜的要求,并促成国民党中常会加推张学良为国府委员,但却未能得到张学良的响应。10月16日,蒋答复张学良东北对日交涉由中央政府直接办理,张学良据此全面拒绝了日本扩大东北权益的企图。11月中旬,日本田中内阁在国内外压力下,默认东北易帜为“中国内政问题”。12月中旬,蒋介石以手谕形式满足了张学良提出的热河归东三省、东三省现职各员概不更动等易帜条件。29日,张学良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东北易帜形式上实现了国家统一,提高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
东北易帜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