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大豆的害鼠主要有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黄毛鼠、大仓鼠、黑线姬鼠、鼩鼱、黄胸鼠、卡氏小鼠、中华鼢鼠等10余种。在中国,不同大豆产区的害鼠种类有所差异,福建等地春大豆田中的黄毛鼠为优势鼠种,江淮地区夏大豆田中的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黄土高原地区大豆田中以中华鼢鼠、大仓鼠为优势鼠种。
大豆从播种到成熟都会遭到害鼠的危害,主要毁害大豆的种子和荚果,一般减产10%,严重的可达50%以上。田间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大豆播种后3~10天是第一个为害高峰,害鼠会沿垄寻找种子取食,造成缺苗断垄;大豆鼓粒初期开始进入第二个危害期,成熟期达危害高峰,害鼠主要啃食豆荚,损失高的可达90%以上。
大豆的受害程度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靠近村庄、山脚、沟渠、道路、田埂、坟堆的大豆受害较重,砂质土壤的大豆受害程度重于黏质土壤。
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科学管理,促进大豆早熟,适期抢收,可减少危害损失。对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黄毛鼠、大仓鼠、黑线姬鼠等地上鼠种,可采用鼠夹法、TBS(围栏+捕鼠器)技术控制害鼠种群;对中华鼢鼠等地下害鼠可采用地箭捕杀的方法。大豆田害鼠捕获率达到3%以上时,可选用敌鼠钠盐、溴鼠灵等化学杀鼠剂,与稻谷、玉米等配制成毒饵,进行投饵灭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