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害鼠学 . 害鼠生物学 . 害鼠种群生态

害鼠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response of harmful rats to global change/
条目作者严川

严川

最后更新 2023-03-16
浏览 147
最后更新 2023-03-16
浏览 14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鼠类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在种群大小与分布、群落组成、生活习性等方面呈现相应的时空动态变化的现象。

英文名称
response of harmful rats to global change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

第5次IPCC报告指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升高明显,北半球升温尤为显著。气候变暖对全球的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可通过改变栖息地、食物资源等对鼠类种群的时空动态产生影响。例如,气候变暖导致欧洲北部积雪变薄,造成旅鼠冬季食物匮乏,周期性波动信号减弱或消失;气候变暖可显著缩短一些鼠类的冬眠时间,并降低其存活率;气候变暖使低海拔鼠类物种分布区扩大,高海拔的物种分布区收缩。此外,一些大尺度的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也与害鼠种群的暴发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如农牧业、城市化等对鼠类也可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华北平原农业区的灌溉强度增加与种植结构改变显著地降低了黑线仓鼠与大仓鼠的存活率,导致其种群密度逐年下降、体重变小。作物栽培单一导致欧洲仓鼠种群的急剧下降。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造成植被高度和覆盖度降低,导致一些喜欢隐蔽环境的鼠类(如根田鼠)减少。

城市化导致一些野外害鼠消失,而与人类伴生的鼠类如褐家鼠、小家鼠等成为优势种。例如,上海市城市建筑由木质结构转变为钢筋水泥结构,导致本地黄胸鼠种群数量下降,而小家鼠、褐家鼠种群上升。一些鼠类的活动范围因人类活动而扩展到全球。例如,褐家鼠起源于亚洲,在中世纪及工业革命时期扩散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在中国,褐家鼠于20世纪70年代后随火车等交通工具迁入新疆等地区。

  • 张知彬,王祖望.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海洋出版社,1998.
  • 于心,张金桐,叶瑞玉,等.新疆铁路沿线和列车上鼠类的种属组成及其变迁—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在新疆的发现.动物学研究,1980,1(1):135—138.
  • Kausrud K L,Mysterud A,Steen H,et al.Linking climate change to lemming cycles.Nature,2008,456(7218):93—97.
  • Rowe R J,Finarelli J A,Rickart E A.Range dynamics of small mammal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 over an 80‐year interval.Global Change Biology,2010,16(11):2930—2943.
  • Zhang Zhibin,Xu Lei,Guo Cong,et al.Effect of ENSO‐driven precipitation on population irruptions of the Yangtze vole 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of China.Integrative zoology,2010,5(2):176—18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