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证饲草均衡供应,提高牧草产量、品质和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地土壤肥力,以及控制有害生物等优点。
降水、热量及其关系是草地牧草供给的主要限制因素。返青期受热量限制,牧草生长缓慢,个体脆弱,家畜因牧草量不足导致过度采食,甚至刨土吃根。草原生长季经常发生干旱,不仅牧草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且土壤水分匮缺时,放牧家畜的践踏对表土有“蹄耕”效应,引发风蚀。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高,家畜践踏增加表土紧实度,减少土壤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引起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和水导率下降,导致土壤结皮破碎,有压实效应,上层土壤紧实,不仅易产生地表径流,而且导致牧草根系缺氧、生长缓慢。草地繁殖期是牧草通过种子更新的关键。枯黄期,牧草把营养物质转运到地下部分贮存,是翌年返青和生长的物质基础。这些关键时期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限制放牧。
限制放牧也可调控草地植物结构。豆禾混播草地过度放牧,密丛型禾草比例将减少,放牧不足则生长迅速并抑制其他植物。根茎型的豆科牧草则相反。限制放牧还可以减缓牧场温室气体排放、氮素损失,提高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