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传播学 . 政治传播 . 【政治传播中介】

政治话语

/political discourse/
条目作者施惠玲

施惠玲

最后更新 2023-12-02
浏览 396
最后更新 2023-12-02
浏览 39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服务于政治权力关系的意义和目的的意识形态内容的直接表达。它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反映人们对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观念的要求、态度和立场。

英文名称
political discourse
所属学科
传播学

政治话语是由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如政党、政治家、政治社团或机构)发起的与政治活动相关的各种语类,如政治演讲、政治访谈、政党宣言、政治辩论、社论、外交评论、政府新闻发布会、政府各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或文件、政治广告、政治脱口秀节目、政治新闻报道等,这些话语活动在国家进程中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并紧紧围绕政治活动而展开。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政治话语与政治活动中人们的利益诉求紧密相关,指称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意义体系,它不同于指称政治活动、行为、现象存在的形式及表现出来的规律和特点的政治信息。政治信息是关于政治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具有较强客观性的事实内容,它的传播维护着政治系统自身的运行。

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一定政治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往往经过媒介形成政治话语得以发挥效果,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得到建构、维护和重构。政治话语表现或隐喻了现实生活中意识形态和权力的紧密关系。

政治话语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程式中形成并由意识形态程式所规定的。它是意识形态程式的一部分,意识形态程式对话语的规定性在于其与权力的紧密关系。在意识形态程式中,某些话语是可以表达的,而某些是不能被表达的。即使是表达的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程式迫使人们去表达这些话语。在政治传播中,意识形态被媒介化为政治话语无处不在,不仅通过语言的词汇、语法的选择和使用得以体现,也可以通过非语言如图像等其他符号象征系统中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来体现,从而强有力地影响甚至操控受众。

政治话语表达能实现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政治话语的传播,一方面使受众接受和认同现实的权力关系;另一方面又使人们把这种权力关系误认为是一种非权力关系。在此意义上,政治话语建构、维护和重构了政治权力关系。政治话语所实现的建构功效,除了政治权力关系,还表现在政治身份和政治观念的认同和接受上。在英国学者N.费尔克拉夫看来,这些建构功效不仅有助于再造社会本身,也有助于改变社会。政治话语在社会变化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与对控制政治话语的传播是相吻合的,政治话语中的各种变化成为有关社会变化的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政治话语在传播中具有掩饰性,这一特性源于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从而使它在政治传播中常易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政治修辞和技巧。政治话语关涉公共利益的形成,关涉社会共同体追求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它的传播维持了政治参与者的“共同体意识”。因此,政治话语具有现实的、具体的实在性,并不是一种技巧性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和手段。

忽视政治话语实体特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政治传播中将政治话语仅仅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和表达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传播的内容来对待。仅看重政治信息的传播,虽然能够解释和分析政治系统的运行问题,但很难揭示和说明政治系统中更为深层的权力关系、政治身份和政治观念(包括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的建构、维护和重构等政治意义和目的的问题,这对现实的政治活动、政治系统都是有损害的。

  • 卢永欣.语言维度的意识形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郭世平,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施惠玲,杜欣.政治传播内容中政治信息与政治话语的区分及其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16,(3).
  • 荆学民,李海涛.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青海社会科学,2014,(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