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范围大致在北纬43°30′~48°40′和东经121°30′~126°20′,面积为985.8万公顷,约占中国天然草地面积的24.65%,这里的草原水热条件好,优良牧草丰富,生物量高,地势平坦,是中国优良的放牧场,是发展细毛羊和肉牛的基地,在欧亚草原区和中国温带草原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典型的温性草甸草原。但由于该区是三面环山的低平原,同时受中、小、微地形的变化及特殊成土条件的影响,成为闭流区,可溶性盐类不能迅速排出,大面积的草地存在着盐碱化潜势。由于过度放牧、强度割草及其他人为活动的干扰,致使松嫩草原的羊草草地出现严重的退化、盐碱化现象。盐碱化面积已占现有草地的2/3以上,重者出现大面积连片碱斑,生物量急剧下降,不少优良牧草和经济动植物消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该区畜牧业的发展。
松嫩草原
位于中国草原区的东北部,欧亚草原区的最东端,包括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兴安盟等地区的草原。
- 英文名称
- Songnen grassland
- 所属学科
- 草业科学
该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类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短而早霜,冬季漫长,寒冷而少雪,年平均气温为1.5~5℃,极端最高温度为38.9℃。无霜期为120~150天,≥10℃积温变动于3000~3500℃·日。年平均降水量为350~500毫米,其中6~8月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总量的70%。高温与降水相一致,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因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少而缓慢,加之土壤渗透性差,大多数的降水既不能汇入河流,又不能及时渗入地下,多停于地表或表土层中,由于气候干热,蒸发量较大,约有90%的降水消耗于蒸发和蒸腾,因而土壤较为干旱。
植被类型复杂,主要受到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松嫩草原在固定沙丘上主要分布家榆林、蒙古黄榆林和山杏灌丛。在排水良好的地段,土壤为淡黑钙土,其上主要分布的地带性代表植被是贝加尔针茅、羊草,而在大兴安岭东侧山前台地上,土壤为栗钙土,其上除了贝加尔针茅占优势外,还有线叶菊、大针茅和山杏灌丛。在广大的低平原上,盐渍化羊草草甸占优势,并广泛分布有多种盐生草甸。此类草甸植物多以旱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同时混有大量的中生和中旱生植物,优势种和常见种有羊草、冰草、贝加尔针茅、糙隐子草、星星草、角碱蓬、碱蒿、洽草、野古草、竹叶岩黄菁、山杏、五脉山黧豆和蒙古柳等。草原草地的草群平均高度为45~75厘米,植被总盖度为63%,平均每公顷可产鲜草4500~6000千克。
该区土壤分布较为复杂,主要的土壤类型有草甸土、盐碱土、黑土、黑钙土、风沙土和沼泽土等。土壤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该区土壤大多为碱性,pH值变化于7.4~8.5,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
扩展阅读
- 祝廷成.羊草生物生态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