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摄影学 . 摄影技术与器材 . 摄影技巧 . 摄影用光 . 布光

布光

/light distribution/
条目作者何清

何清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88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8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根据剧本或场景等要求对于所要拍摄的场景进行光线上的布置与安排。

英文名称
light distribution
所属学科
摄影学

光线的处理必须从摄影技术、艺术角度来考虑。根据被照明的对象和要解决的任务,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灯种和恰当的功率,充分发挥灯具的功能。各种灯光最后的综合,才是光效和意境的再现。

在开始布光前,摄影师要先完成两项工作,第一:确定机位。这为灯位的选择提供指导,确定了摄影机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同时确定了景别,才能给布光工作提供参考,以免灯位穿帮。第二,定光。不同的光孔给画面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景深效果。在外景拍摄中往往通过在镜头前加灰镜来阻光以求获得大光孔拍摄带来的景深效果,或者直接采用小光孔直接拍摄;在实景拍摄和棚内拍摄时,由于没有像外景一样充足的光效条件则往往直接选择大光孔进行拍摄,这就需要摄影师定好需要使用的光孔,光孔大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在实景和棚内灯光器材的选择。场景中的任一位置都可以作为中间曝光点,这要根据所表现的气氛和内容来判断。中间曝光点确定了以后,就要根据它来控制亮部层次和暗部层次。

布光程序没有固定的规定,这不仅由于现场拍摄的情况复杂,也由于个人工作习惯的差异,但不论哪种方法,都与布景结构有直接关系。

不论哪种类型的布景,布景的结构,基本上都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

①天片部分。天片也叫天幕,是一块大型的白布,垂直的悬吊在远处背景的架子上。天片上有时绘制所需的天空、云彩、远山、树木、建筑等远景,有时会利用幻灯制造出这些景象。

②布景墙壁部分。墙面、楼梯、柱子、窗户等。

③道具部分。包括室内外的道具,如家具、壁饰、塑像、树木、花草等。

布光的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在处理布景光线程度上,有着共同的普遍规律。如:先天片光,后环境光(墙壁);先主光,后副光;先副光,后修饰光;先环境光,后道具光;先全景,后中、近景。

布光范围,包括全部布景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范围。整场戏的全景镜头光线布置完毕,一切小于全景的中景、近景的光线在拍摄全景时基本上也已完成。拍摄中景、近景时只需做局部调整即可,这样便于保持全场戏的各个镜头之间影调的统一,又可节省时间。

在摄影棚内布光时是一盏灯一盏灯分别进行的。光区要互相衔接。一个光区的灯光布置完毕后关掉,再布置另一光区的光线。如一面墙的灯光布置好后关掉,再布置另一面墙的灯光,逐一进行。这样既省电,又便于纠正不恰当的灯光效果。最后将全部灯光打开,进行光效全面检查,调整不恰当之处。这样可以通过看光镜观察光线整体气氛、各部亮度比例是否达到设想的效果。如果整体气氛能令人满意,再进行局部的观察:亮度对比关系、明暗层次、立体感、空间感、轮廓形态感等各种光效是否符合要求。在局部光线调整中,随时观察整体气氛,不可因局部而破坏整体光效气氛。修饰光的运用要恰当,不可为了局部光的细致,而牺牲整体光效的真实和完美。

演员或者替身可以帮助布光。布景的光线如果投射在演员身上,其亮度不足或者过强时,要加以调整,一般以人物亮度为准。如果人物光亮度不足,则加灯光提高亮度;如果人物光亮度过高时,则灯前加纱或柔光纸等辅助器材予以减弱,但不可影响环境光效,遮挡光线的操作要准确。如果环境光照射在人物身上不符合人物光线处理的要求,需要调整环境光灯位,避开对人物的影响,另用灯光处理人物。

在环境光与人物光布好后,再进行具体的亮度测量和调整。

在摄影布光中,按照明光的作用分类,常见者有:摄影主光、摄影辅光、摄影环境光、摄影修饰光等几类。

  • 刘永泗,刘莘莘.影视光线创作.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