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11月,《上海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圆明园路一带)以南之地,准英国商人租地建屋,后称上海英租界。次年定西界于界路(今河南中路),面积约55.33万平方米。1848年11月,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187.98万平方米。1848年划定苏州河北岸虹口地段为美租界。1849年6月,在今黄浦区、徐汇区内开辟法租界,面积约65.73万平方米。1854年7月,英法美三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1899年美英租界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面积扩展到2233.31万平方米。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成为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制度的一个窗口。1943年美英等国分别与重庆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将上海租界交还中国。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收回。
上海租界的外侨来自不同的国家,最多时达到58个国家。上海租界区域中有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孙中山故居、毛泽东寓所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