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成都武侯祠文物保管所。1984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2003年,南郊公园并入。博物馆由三国文化遗产区(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三国文化体验区(刘湘陵园)和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中国历史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 英文名称
- Chengdu Wuhou Shrine Museum
- 前身
- 成都武侯祠文物保管所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 占地面积
- 约150000平方米
- 馆藏量
- 5589件(套)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共有藏品558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20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18件(套)、三级文物590件(套)。藏品类别齐全,有碑刻、塑像、陶器、瓷器、铜器、砖瓦、钱币、书法、绘画、古籍等10余种,以汉末三国时期和三国文化历代衍生物为主,集中反映了汉末三国时期军事经济、社会生活、丧葬风俗及三国文化在后世各时代的影响和传播。其中,馆藏76通历代碑刻,详尽记录了成都武侯祠千余年变迁史,以诸葛亮功绩、裴度撰文、柳公绰书丹为“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蜚声海内外,是武侯祠内碑刻中的瑰宝。蜀汉铭文铜弩机、蜀汉直百五铢、汉末三国蹲蛙青铜鼓、明崇祯汲古阁本《三国志》、现代陈子庄“锦官城外柏森森”横批、现代刘旦宅“诸葛亮像”轴等藏品,均为体现武侯祠博物馆馆藏特色的珍贵物证。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基本陈列“三国文化陈列”对三国文化展开基本介绍,展出展品157件(套),含珍贵文物104件(套),分为“战争风云”“民俗采风”“流风遗韵”“蜀汉揽胜”4个单元。“战争风云”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三国鼎立等重大历史事件。“民俗采风”通过画像砖、陶俑、钱币、铜镜、书法拓片等文物,展示汉末三国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流风遗韵”通过后世书画、戏曲、瓷器等展品,反映三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蜀汉揽胜”展示2011年以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成果。立足三国文化品牌,整合特色文物资源,推出“三国掇英——三国时期物质文化系列展”“名园印迹——历史名园藏珍系列展”“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系列展”“诸葛亮遗存精选系列展”等临时展览。
在社会教育方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廉洁文化、公益宣传等主题讲解和社会教育服务。陆续开发博物馆研学类、游戏类、民俗推广类、亲子互动类等数十个社会教育项目,打造了“三国书院”“小小讲解员”“小喜神送福”等多个常设经典品牌。开发了“武侯祠古建筑探秘”“趣味寻字”“植物的语言”“三国大事簿”“来者何人”“三国十题斩”六堂研学课程,并印制成都武侯祠研学手册、课程学习卡等相关配套教材,通过游戏、讲解、互动等形式,带领观众学习古建筑、植物、历史等知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致力于对武侯祠、三国文化的深入挖掘、潜心研究,推出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四川文物》《成都大学学报》《中国文化遗产》等刊物联合发行三国文化与武侯祠专刊。出版《诸葛亮与三国文化》论文集。编辑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和科普图书,有《武侯祠历史文化丛书》《武侯祠大观》《三国圣地——武侯祠》《“攻心”联与赵藩研究》《昭烈忠武陵庙志校注》《墨石藏珍——成都武侯祠现存碑刻》等以武侯祠本体、馆藏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成果,有《千古贤相诸葛亮》《三国志版本荟萃》《图说诸葛南征》《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三国故事真与假100例》等三国文化图书,还有配套临展出版的《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琢磨——宝鸡青铜博物院藏玉器展》《低徊入衣裾——狗与汉晋生活特展》等展览图录。同时,通过具有馆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传播三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