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春分点不同,天球中间零点(CIO)具有运动学定义。它规定当天球中间极(CIP)赤道由于岁差-章动而不断运动时,CIP赤道上CIO的瞬时速度总是与该时刻的CIP赤道垂直,或者说指向天球中间极CIP。以遥远的恒星为背景,如此定义的CIO将没有绕着CIP旋转的运动分量,因此CIO是一种无旋转原点。起初CIO也称为天球历书原点(Celestial Ephemeris Origin,CEO),在IAU2006 B2决议中,为了在术语上和天球中间极一致,改名为天球中间零点。
如图给出了三个时刻的赤道与黄道的位置关系。为了简明起见,假设黄道是不动的(事实上,黄道运动的幅度确实比赤道小得多)。 CIP赤道由于岁差-章动的缘故在不断变化,图中的春分点是赤道与黄道的交点,它是一种几何定义,由于岁差-章动,春分点在不断“西退”。另一方面,根据上面所述的CIO的运动学定义,它的运动时刻垂直于CIP赤道,一旦初始时刻在CIP赤道上的位置给定了,它的运动轨迹也就确定了。它最大的好处在于,无论CIP赤道在天空中如何复杂的运动,CIO都不会有沿着CIP赤道的“西退”运动。
描述地球自转的传统方法中,由于春分点的退行运动,以春分点为参考的真恒星时(GAST)并不能清楚地描述地球本身绕着自转轴的转动。GAST中必然包含复杂的岁差、章动,以及两者的交叉项,很显然GAST和世界时UT1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和岁差-章动耦合在一起。而且,每当岁差-章动模型有所改变时,GAST和UT1的关系也将随之变化。如果用CIO作为描述地球自转的空间参考点,情况将会变得简单,由于CIO不会绕着CIP转动,可以定义地球赤道上某个固定点(例如格林尼治)与CIO之间的角距离为地球自转角(ERA),它必然与UT1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式中为从J2000起算的UT1天数。这个表达式不会随着地球岁差-章动模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使用CIO可以将地球的绕轴自转和自转轴的运动(岁差和章动)清楚地分开。CIO的重要特征如下:
①CIO是无旋转原点,它和春分点一样都位于CIP赤道上,但是与春分点没有任何联系;
②CIO是通过运动学定义的,任意时刻的运动都垂直于赤道,初始位置的选择不唯一;
③使用CIO描述地球自转可以将岁差-章动和地球的自转清楚地分开;
④为了使用的延续性,CIO与春分点非常接近。